栏目

  • 原文

    儒学的复兴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  

    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著名词作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的词作成就最为突出。

    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了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宋元两朝,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绘画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科技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的沈括和元朝的郭守敬是两位大科学家,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最突出的成就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少数民族文字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也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作为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讲解

    儒学的复兴  

    (一)儒学复兴运动

    1、背景:

    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

    【注释】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2、兴起: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内容:

    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②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4、结果:

    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

    (二)程朱理学

    1、代表:

    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注释】“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2、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注释】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③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3、影响: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艺术  

    (一)文学

    1、宋词:

    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注释】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是宋词兴起的原因。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①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杂剧: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话本:

    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注释】体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二)艺术

    1.书法:

    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注释】行书盛行,出现“宋四家”、赵孟 等。

    2、绘画:

    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科技  

    (一)三大发明

    【注释】宋朝时期基本成熟。

    1、概况: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注释】唐朝已经发明火药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注释】战国时期的“司南”

    2、影响:

    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科技成就

    1、沈括:

    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

    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农书》,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少数民族文字  

    1、辽: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2、金: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4、蒙古:

    ①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②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专题

    专题一: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③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元曲兴起的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合称为元曲)表达。

    专题二:宋代科技对东西方的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①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②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③它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对世界的影响

    ①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②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改变了世界面貌。

    专题三:(核心素养)宋代理学的兴起及评价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②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

    ④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理学的意义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问答

    (一)阅读教材P66“思考点”:你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

    答案提示: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建设了一种道德标杆,作为人,要恪守礼道,要有崇高的道德,不可以任由自己的私欲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也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一切都遵循旧的习俗,都在条条框框当中,人的思想被桎梏。

    (二)阅读教材P67“学思之窗”: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

    答案提示:

    内容:儒家经书。

    标准:程朱理学的解释。

    (三)阅读教材P68“史料阅读”: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

    通过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说明元杂剧舞台艺术取得很高成就。

    拓展

    1、阅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见教材P67)

    信息解读:《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2、阅读“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见教材P68)

    信息解读:“陶俑”反映了南宋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达;“手持罗盘”说明南宋时期的航海事业中已广泛使用罗盘针辨别方位。

    3、阅读“西夏文佛经”(见教材P69)

    信息解读:西夏文佛经,又名为《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991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出土,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