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
1、“驼峰航线”的时代背景
1937年积弱积贫的中国,主权危在旦夕。就在这一年末,国民政府破釜沉舟,招集20万劳工,在祖国的西南角依靠原始劳动工具、手工作业方式,一公里一公里地挖掘修造他们脚下的顽石硬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筑成了当时中国唯一接通外境的运输线——滇缅公路。这条中国的泣血之路,全长1453公里,它在当时的作用相当于中国民族羸弱肌体上的一条动脉,在坚持反抗日本奴役的艰苦战争中,源源不断传送美军援华军用物资,持续输入中国对日作战的武装。
▲ 滇缅公路
▲ 修筑滇缅公路
▲ 今日的滇缅公路
1942年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最初,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滇缅公路来运送的。但是1942年5月,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
▲ “驼峰航线”示意图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于是“驼峰航线”便应运而生!美国空运队(The Air Transport Command)和中国航空公司(CNNC)共同承担“驼峰”空运的任务,其中以美国空运队为主。
2、外交背景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1]
1942年6月2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亦称《中美租借主体协定》),中国正式成为租借协定的受援国,这是“驼峰”航线开辟时的外交背景。
3、援华协定
中美租借协定是中美双方达成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华协定。这一协定以双边互助的形式,既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又规定了中国须向美国提供“回惠租借”的义务。同时,协定在第五条中实际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因此这一协定的签订,使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最初,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营运的。但是随着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中美两国才又联合开辟出第三条运输途径——“驼峰”航线。 [1]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4月和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1942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威廉·腾纳尔(William H. Tunner)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的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4、开通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驼峰航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1947年美国成立的“驼峰飞行员协会”,至今已多次组织代表团访问中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1995年,“驼峰飞行员协会”组织代表团来华,故地重游,在昆明“驼峰飞行纪念碑”前举行“二战驼峰飞行纪念仪式”。此次在美国举行的“历史的记忆”展览又将中美人民之间历久弥深的友谊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