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特点

文档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特点

关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基本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的一股影响广泛的文学思潮,它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发端与19世纪中叶的唯美主义文学,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出现了形形色色、数不胜数的文学艺术流派,如: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意象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等,各个流派之间的更迭迅速,“各领风骚数十天”。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开始出现衰微,并逐渐向后现代主义文学过渡。

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个由多种流派组成的文学思潮,由于流派纷杂众多,整体观念的演变和价值取向是复杂的,但它作为20世纪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总称,在总体上又有它们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普遍体现出对社会和人的绝望,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人在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当时西方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人际关系结构,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而紧接而来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社会本就岌岌可危的旧秩序和旧宗法,更加剧了人们心理上的危机感,使得更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伦理体系产生严重怀疑,具有现代主义意识的作家转而接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站在生命本体论的立场上对人类文明进行反思,认为以往的文化传统有悖于人的生命欲求,有悖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应予摒弃。这在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如:表现主义着力探索现代社会中人的苦恼与焦虑,对文明发展的意义采取怀疑与否定的态度;而未来主义主张扫除一望的一切艺术遗产和现存文化,他们的作家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明显而又强烈的破坏欲。表现现代人在荒诞的世界中的异化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的主题,这种主题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个方面表现出来。像艾略特的《荒原》描写了物质世界是人的精神世界毁灭的可怕情景;以及奥尼尔的《毛猿》中表现了物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使人的价值等于甚至低于禽兽,他们体现的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物质世界成了人类生存危机的制造者,大自然也是丑恶的,物质文明造成了人类精神的虚无感、威胁感与恐惧感。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是指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相矛盾甚至相敌对的关系,现代主义作家对社会采取批判的态度,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社会就像一个强大而又无情的魔掌,掌握着个人的命运,而主人公“格里高尔”成为了一只软弱无力、惶惶不可终日的“甲虫”。而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利益和权力的支配,现代主义作品中展示的常是一幅幅人与人之间充满敌意的可怕图画,如斯特林堡的《鬼魂奏鸣曲》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厮杀的可怕场景。最后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主要指人的个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出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怀疑,像伍尔夫的《波浪》中个人物从不同角度讨论着“自我是什么”的问题;而作家艾里森的《隐身人》的主人公因找不到自我而成为他人看不到的“隐身人。”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人们开始把目光从客观物质世界转向主观心理世界。现代主义作家视客观实体为非现实,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认为艺术的使命是非写实的,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追求超现实的、抽象的、形而上的真。而现代主义文学不同于浪漫主义文学,它高度重视心理功能,甚至某些流派干脆以之命名,例如“意象派”,、“新感觉派”。同时它致力于发掘人内心的非理性意识,如象征主义确认做梦是唯一的创造的时刻,表现主义作家力图展示“本质的东西和藏在内部的灵魂”,即使写具体的人物和物景,也只是将其作为精神现象的外壳与形式。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这一特点在意识流派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就是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注重表现人的内心现实,特别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不注重刻画人的典型性格,依赖人类的意识流动来表现人,以人物的心理时间为作品的中心线索,不以情节为结构。如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作,作品文学的形式对“内心时间”加以再现,它是一部“时间小说”,该书以主人公意识活动为出发点,以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为唤醒已逝岁月的契机,用回忆和印象带动起主人公奔腾不息的意识流程,从而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不仅仅是意识流小说,这一特点在其他的流派作品中也有所表现。如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从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的恐慌、担忧、失望、痛苦乃至最后的绝望就成为了作品发展的内在线索,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而正是因为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强调表现内心世界的特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这在表现主义和新小说主义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卡夫卡的作品《城堡》中的主人公“K”甚至没有姓名,只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而在新小说主义的作家作品中,人物被认为不过是表现某种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的“临时道具”,他们的小说中人物不但往往面目模糊不清,包括有时也没有姓名,例如在布陶的作品《变化》中,作者把主人公的名字定为“你”。

最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现代主义作家信奉艺术本体论,认为形式及内容,追求“艺术的非人格化。”他们对艺术形式和技巧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反传统特征。例如,超现实主义开创了所谓的“自动写作法”,也就是摒弃一切的杂念,把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潜意识随手记下来,不做任何修改便作为作品;达达主义发明了“拼贴法”,从书刊报纸上剪下若干片段语句,然后将它们随意拼接,就成为了一首诗。现代主义文学大量采用“自由联想”、“时空倒错”、“偶然结合”以及顿悟、象征、隐喻、暗示等表现手法,对语言、符号、图画、结构、风格技巧等形式因素格外重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例如乔伊斯的意识流作品《尤利西斯》,作家使用了内心独白、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三种形式进行描写,并且运用隐喻、象征、接待、典故等多种表现手法,使用大量的双关语、俏皮话、方言、俚语以及法、德、拉丁等多种外来语,作家甚至在作品中玩起了文字游戏,整部小说以男主人公“斯蒂芬”凌乱无章、恍惚迷离的意识流开始,又以女主人公“莫莉”长多页的没有标点的、滔滔不绝的意识流结束,该书甚至被称为20世纪最难读懂的作品。由此可见现代主义作家们在艺术手法方面的创造。而象征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已然成为了一种观念和创作方法。在被西方评论家看成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的《荒原》中,作者托马斯。艾略特就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西方现代世界腐朽没落和人类的精神空虚。而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贝尔特的《等待戈多》和“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戈多”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事实上都是象征之一创作方法的应用。与此同时,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广泛采用荒诞梦幻的反理性反逻辑的结构形式,世界人生是荒诞的不合理的,没有逻辑的,必须用荒诞的手法表现它,便以极度变形的手法曲折隐晦地边线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其中的代表就是卡夫卡的作品,他的每篇创作都似在讲一个梦魇中的故事,荒诞而又具有深刻的寓意。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是外部因素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特点在接下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有的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也有某些特点就此止步,停步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中。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