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幻灯片1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幻灯片2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
1、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秦汉:
(1)商朝:产生“商人”“商业”
(2)春秋战国:商业史上第一次飞跃性发展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营商业(第一批私商)
②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③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业城市(第一批真正城市)
④金属货币的广泛铸造和流通(第一批金属货币)
铜币有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四种,另有黄金。
幻灯片3
幻灯片4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币有何特点 ?
1、形状各异,主要是实物用品的形状,说明它是脱胎于一
般等价物;
2、皆有铭文,铭文的内容主要是地名或城邑名,反映了政
治经济权力分散的状态。
幻灯片5
(3)秦汉:艰难发展:
汉代采取抑商政策最明确的是汉高祖、汉武帝。如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
汉代采取重商政策最明确的是汉文帝、汉景帝。如文帝“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
幻灯片6
(4)局限性:
①商品以奢侈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为主
②经商的时间、地点受到限制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幻灯片7
2、低潮:魏晋南北朝
原因:
(1)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都属于自然经济
(2)长期战乱,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城市遭到破坏
(3)政治分裂,关卡林立
(4)征收实物税
(5)迎来了历史上非常寒冷的时期
幻灯片8
3、第二次高潮:隋唐至明清
(1)隋唐:
表现:
①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市场空间扩大)
在州县城以外出现了许多定期集市,故称之为草市。草者,非正式、非常
设、草创未完之义,以免触犯政府法令,与州县之治所设立的“官市”相对立。
②邸店、柜房、飞钱相继问世(为长途贩运、大宗买卖服务)
邸店:旅店﹑仓库﹑商店三合一
柜房: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是我国最早的邮政汇款,在京城“进奏院”与道之间汇兑
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通
幻灯片9
幻灯片10
(2)宋代:商业史上第二次飞跃性发展(“商业革命”)
表现:
①农产品、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以日用生活必需品为主
②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货币信用关系的发展;反映了北宋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城市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经济功能上升)
⑤出现大量草市、市镇、早市、夜市等
草市的合法。“市镇”来源:多为“草市”升格,少由“军镇”转化。
原因: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不抑土地兼并,为工商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③政府重商,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如草市的合法化;废止市坊制度;允许商人子弟应举;贩货上京者免税等。
幻灯片11
课 堂 练 习
1、(2009年高考)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2009年高考)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3、(2010年高考)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该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时间 |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 宝钞23、银1、布1 |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 银52、稻谷1 |
幻灯片12
4、(2009年高考)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幻灯片13
5、(2011年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6、(2011年高考)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
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A崇仁坊为唐进奏院集中地之一,各种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的集散地,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B “备置官司”的市,即比较正规的官市,史料见《隋书·食货志》。
幻灯片14
(3)元朝: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
商业大都会。
幻灯片15
(4)明清:商业史上第三次飞跃性发展
①商贸大城市和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教材所谓“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市镇发展:一是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二是呈现专业化发展,出现大量专业市镇;
②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商品市场,农产品、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进一步发展
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原先的铜钱货币运输不便(重、价值低),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必须有一种更贵重的金属货币进行补充替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出超,积攒了大量白银,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商帮”
幻灯片16
作为一个“商帮”,应具备五个条件:
第一,在这个地区要有相当发达的商业;
第二,有一批积累了大量资本的巨商作为中坚;
第三,在经营、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商业集团的特点;
第四,许多独立的商家出于经营和竞争的需要组成以地域为纽带的松散联合;
第五,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幻灯片17
从页13“历史纵横”材料和所学知识中,你认为明清时期 “商帮”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
政治上:官府授权垄断经营;捐纳制度又为商人开启了入仕之路;海禁的放松等
经济上:国内形成了统一市场;对外贸易也有相当发展等;
思想上: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
才去参加科举考试;民谚“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
羡七品空堂皇;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住个茶票庄”等;
地域上:原乡地地狭人稠,农业开发出路有限;原乡地物产富饶;交通便利;传统
乡土观念极为浓厚等。
幻灯片18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
市由官设: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官府设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固定地点:市、坊分设,市、坊周围皆有围墙、墙门
固定时间:按时开市、闭市
开市击鼓,闭市击钲——《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
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城门、坊门的开启和关闭的标志性信号则全是鼓声。
城市管理实行宵禁制(禁止夜间的活动 )。
幻灯片19
(2)宋以后:
从官市到民市: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民间商人自由交易
交易空间扩大了:全城皆市,面街设市,形成街市;草市更加普遍;出现镇市
交易时间自由了:出现了夜市、早市
幻灯片20
2、城市的发展
(1)三个阶段:
①乡村式城堡阶段
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
②城、市分离阶段
大致从夏初到西周,这时“市”虽已产生,城的政治功能等与市的经济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
③城、市合一阶段
从春秋战国开始,主要途径有二:其一城内部“市”的建立 ;城郭之制的出现,内之为城,外之为郭,将城外的“市”圈入郭内。
幻灯片21
(2)四个来源
①由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发展而来
②由交通沿线发展而来
③由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而来
④由商业中心发展而来
(3)分布发展趋势
南多于北(近代:东多于西)
幻灯片22
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幻灯片23
三、古代中国对外贸易
1、形式
(1)朝贡贸易
含义:海外诸国官方与中国政府的进贡和回赐关系,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
原则:“薄来厚往”
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控制、笼络周边国家,争取盟友、孤立敌人等。
结果:亏本买卖、得不偿失
(2)市舶贸易
含义:中外商人的商业等价交换
幻灯片24
2、历程
(1)汉到唐朝前期、明清时期:
以朝贡贸易为主。
(2)唐中后期到明初
以市舶贸易为主。
唐代: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建立了市舶贸易制度。
宋代:北宋于广州、杭州、泉州等数处设立了市舶司(专门机构);南
宋的海外贸易税收(市舶收入)成为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在南方港口先后设立了七个市舶司,修订颁布了新的市舶法则二十
二条。
幻灯片25
3、管理机构
唐到清初:市舶使、市舶司。
清初:海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
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
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
幻灯片26
市舶司的任务主要有四个:
一是检查出入海港之船舶;
二是向商船征税,税率通常是10%左右;
三是收购政府专卖品,称“抽买”,抽买即强制征购;
四是管理外国商人。
征税、抽买之后,市舶司发给凭证,才允许与民贸易。
幻灯片27
4、运输线及商品
(1)丝绸之路(陆上、海上,西汉到明朝)
汉唐时期,西北陆上丝路在中国对外贸易路线中占主导地位。原因:一是经济重心、政治重心皆在北方;二是当时与中国贸易的主要国家是西域、中亚、西亚诸国,它们承担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中间商。
宋朝,完全实现了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向东南海路的转移。原因:江南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
(2)陶瓷之路(唐代开始)
(3)茶叶之路(明后期到清初)
幻灯片28
5、衰落
时间:清初
表现: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原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府垄断贸易
闭关锁国——
目的:防范、对付郑成功等反清力量;对付英国等西方国家;确保朝贡贸易
内容:广州一口通商;由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十三行是政府特许经营
对外贸易的商行,所有进出口商品都要经过它买卖。其他内容——如
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商雇役华人办事,官府指定的通事、买
办除外;禁止外国妇女进入广州;广州外商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
只能在每月逢八之日出外游览散步,且人数不能超过10人等。
幻灯片29
谢 谢!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