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概念辨析

文档 中国近现代史概念辨析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辨析:易混点:学生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概念认识不清,对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社会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后者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从二者的联系看,《天朝田亩制度》想消灭封建剥削,但由于它的空想性最后不得不在实际上默认了封建剥削;《资政新篇》虽然承认剥削,但它是要以资本主义剥削代替封建剥削,把社会推向前进。《资政新篇》所抛弃的,并非《天朝田亩制度》的反封建思想,而是它的空想性、落后性的部分。所以,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从结果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均没有得到真正实施,然而其根源有本质的区别,《天朝田亩制度》是因为其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施;《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只是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没有得以实施。前者是空想,后者是条件暂时不具备。

高考视角:此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客观题主要涉及对其内涵、外延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可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内容,从顺应社会潮流的角度考查《资政新篇》。

2.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辨析:关于中国近代化,从生产力角度看,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从生产关系上看,是从封建主义转入资本主义;从政治制度上看,是从封建君主专制转向资产阶级民主。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表现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标志着工业近代化的起步;引进西方技术,培养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标志着技术近代化的起步;创建三支海军,标志着军事近代化的起步;建立的新式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上与旧式教育有很大差别,奠定了新式教育的基础,并开留学风气之先,标志着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易错点:一些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洋务运动与新思想,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等。新思想的倡导者提出学习西方,但没有付诸行动;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对新思想的发展与实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只限于器物层次,不涉及制度、文化,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因素。从这个角度讲,康梁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吸取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高考视角:此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可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从近代化角度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教训;图文结合,要求对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洋务企业与民族企业作出准确的判断,利用相关材料对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影响作出准确的分析。

3. 维新派与洋务派

辨析: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高考视角:此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客观题将以材料为载体,重在对观点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将注重图文结合,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

4.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辨析: “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特别提醒:第一,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学生常误认为资产阶级没有土地纲领),但在当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只能说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第二,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是吸取欧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教训,其目的在于防止贫富悬殊过大和阶级对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第三,表明孙中山很早就关注民生、同情农民、注重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作为实现中国近代化的手段;第四,“平均地权”不是平均分配土地给农民,而是“核定全国地价”,且这不是土地私有,而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制”;第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即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从三民主义三者的关系看,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高考视角:客观题的命制可注重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主观题可从“三农”问题入手,提供相应材料设计问题,或从“和谐”问题入手,分析其思想及产生的根源等。

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辨析: “近代中国”指 1840 —1949 年,这期间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高潮)。第一次:19 世纪末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通过论战传播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将变法运动推向高潮;第二次:20 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通过论战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第三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与科学得到了弘扬。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 1915 年至 1919 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易混点:不同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

辨析易错点: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相关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准确理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19 世纪末,清朝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注意:清王朝放宽限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1912 - 1919 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要误认为所有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事实上美国、日本是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曲折,但应看到,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特别是 1935 年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对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及抗战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易混点:相关、相近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差别。第一,民族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但中国工人阶级却在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里就产生了;第二,外国侵略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主观上并不是帮助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第三,民族资本主义与政治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是近代中国一切进步政治运动产生的根本因素,也是推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而这些政治运动遭到失败或挫折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第四,国家资本主义:它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下,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并接受其领导,同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

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人民、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经之路。

高考视角:此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命制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客观题重在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准确理解和判断;主观题可用图文结合分析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原因或影响,或与政治运动的材料结合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政治运动之间的关系,或与世界史相关问题结合分析其差别及原因,或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

7.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辨析:第一次,1950 年土地改革,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被彻底废除,为新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第二次,1953 年的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第三次,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第四次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易混点,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第一次:建国初到 1956 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第二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第三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高考视角:命制客观题重在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主观题可提供图表、文字材料等,反映改革开放的巨大贡献;或以建立和谐社会为主题,利用相关材料旨在说明吸取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或以全球史观为主题,提供东西方对比的材料,设计相应问题进行分析。

8. 地主阶级与近代封建势力,农民阶级与人民大众

辨析:不要误认为近代封建势力就只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同于人民大众。近代封建势力包含中国近代的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及原有的封建地主阶级;人民大众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及小商品生产者等。

9.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辨析: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都采取暴力斗争的方式,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的。但又有较大的差别,起义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义和团运动发生在 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斗争矛头:太平天国将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朝统治者;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指向帝国主义,对清朝统治者抱有幻想。组织方式及斗争纲领:太平天国有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也没有革命纲领。指导思想:天平天国将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宗教来发动群众;而义和团运动则持符念咒,设立神坛,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对外关系:太平天国主张与西方平等往来,向西方学习;义和团盲目排外,不能区分资本主义侵略与外来先进文明。注意:太平天国运动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所以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所以把太平天国运动纳入民主革命的范畴,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反封建反侵略,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

高考视角: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考查重在两个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运动本身暴露出很多落后因素,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因此可能提供相关材料尝试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

10. 辛亥革命、清王朝的灭亡、北洋军阀统治

辨析:易错点:对概念内涵及外延的把握。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或专制政体,更没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产生的经济基础是 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不是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是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得出的结论。成功,是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这一革命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来说的;失败,是从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来说的。

 

易混点:对概念的界定容易出现误区。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指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起点是 1894 年兴中会的成立,结束于 1912 年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清王朝灭亡的标志是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统帝退位,不要误认为是 1911 年的武昌起义或 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统治指 1912 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到 1928 年张学良改易旗帜这一历史时期的统治,它经历了袁世凯统治和军阀割据两大时期。北洋军阀建立的标志是 1912 年 3 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不要误认为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

 

高考视角:此知识高考的常考点,命制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客观题重在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在地图上对革命地点、会议地点作出准确判断;主观题可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考查其进步作用,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与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或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