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阐释类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 “小英雄 ”形象加以阐释。
【思路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从背景角度作答: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清末新政,西学东渐。也可从特点角度作答:即“德”,忠孝报国等;“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体”:雄健尚武等。还可以从评价角度作答,可得出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
【分析过程】
【参考答案】
①清末,民族危机(救亡图存)②清末新政③西学东渐④“德”,忠孝报国等⑤“智”:学习西方技术,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历史学习等⑥“体”:雄健尚武等⑦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旧杂陈、中西结合的特点。
(一)信息提取
清末、1902年;画报、阅报;孝、忠、圣经贤传;慧且聪、好学、开智;雄且英,风姿豪迈等,火枪、地球仪、小英雄、启蒙、世界大同等。
(二)形象阐释
晚清画报塑造的“小英雄”是一种新国民的形象,具有以下品质:爱国救亡、奋发图强、博古通今、具有世界眼光。
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是由晚清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的。
政治上,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经济上与阶级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上,外来先进思想和科技的传入,启发了民智;教育上,晚晴近代教育和留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爱国知识分子。
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体现了晚清时期爱国知识分子对“新国民”形象的探索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是历史的进步。在今天,对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仍然有重要意义,我们也应该学习小英雄的优秀品质,报效祖国。
【解 析】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的历史阐释题,考查考生结合所学和材料分析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首先,要从题干提供的图文信息中提取与 “小英雄 ”相关的信息。从材料的出处可以得出时空为清末(1902年),《启蒙画报》创刊号说明其目的是要通过画报这一大众传媒来启蒙民众或者青年人,从画报中的图片看,墙上有挂着的火枪(代表利用先进的武器保家卫国)、地球仪(表明要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等;由附录中的《小英雄歌》中的歌词 “孝 ”、 “忠 ”、 “圣经贤传 ”(代表青年人继承中国的精忠报国优良传统), “慧且聪 ”、 “好学 ”、 “开智 ”(代表青年一代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本领,具有渊博的知识), “雄且英 ”、 “风姿豪迈 ”(表明青年一代具有爱国和英雄的豪情壮志与精神风貌)等。然后,整合信息,形成思路。结合历史阐释的基本思路,大致要阐释小英雄形象的内涵、形成的时代背景和进行积极评价。具体来说,上述画报塑造了一个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教育的青年形象,他具有世界眼光,踌躇满志、意气风发,随时准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内涵)。之所以要塑造这样的小英雄形象,是由于清末随着《辛丑条约》签订,列强的侵略进一步加深,面对民族危机,需要一批立志报国、救民于水火的青年人;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其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入使得民族主义思想被激发(时代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英雄形象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不断探索、积极进取的坚强决心和精神风貌。
【更新日期】2021-07-13
【解 析 人】尹爱华
【答 案】
(一)信息提取
信息举例:
清末、1902年;画报、阅报;火枪、地球仪;孝、忠、圣经贤传;慧且聪、好学、开智;雄且英,风姿豪迈等。
(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阐释
阐释内容:
(1) “小英雄 ”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2) “小英雄 ”形象的内涵;
(3) “小英雄 ”形象的评价。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