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答题答题模板

文档 经典答题答题模板

1.朝鲜战争的时间、爆发的背景、影响(对中国、对朝鲜、对美国、对国际)

  1. 时间:1950—1953
  2. 背景:①美苏两极格局(冷战)   ②朝鲜内战爆发   

③美苏为朝鲜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     ④联合国受美国控制,干预朝鲜问题

  1. 影响:

对中国:①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②为我国“一五计划”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③保卫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④加深了中美对峙,密切了中苏关系

对朝鲜:⑤造成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

对美国:⑥迫使美国改变了其全球战略部署               

对国际:⑦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⑧交战双方损失惨重;

        ⑨客观上促进了西欧、日本经济的复苏; 

⑩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长期来看,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⑪不利于经济全球化

⑫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注意:中印战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印度侵略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2.越南战争的时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特点、美国撤军的原因

  1. 时间:1961—1973
  2. 原因:①印度支那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②美国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敌对,尤其是对新中国的敌对

③朝鲜战争的失败严重打击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④法国入侵越南的失败

⑤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 特点:①体现了美苏争霸、对峙   ②持续时间长   

③阶段性特征明显   ④破坏力大(战争逐渐升级、范围不断扩大)

⑤双重性:既是越南国家统一的战争,也是大国冷战争夺阵地的地缘战争

  1. 撤军的原因:①美国国内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②美国陷入滞胀,经济实力衰退;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④北越的顽强抵抗和猛烈进攻

⑤出于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需要

⑥越南战争本身对美国的严重消耗

注意:

战争的常规评价:①交战双方损失惨重;     ②战胜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激化战败国国内矛盾;    ④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3.(1)概括建立国际联盟的背景。(9分)

(2)简析国际联盟走向破产原因。(6分)

答案:

  1. 背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②战胜国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③欧洲具有大国协调机制的传统;    ④和平运动的推动。

  1. 原因:
    ①国际联盟在制度上存在缺陷,本身是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工具,在协调机制上出现漏洞;

②各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③英法与德之间矛盾尖锐,且无力制约德国的扩张;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1>两宋或明清中国茶馆兴盛的原因:

①两宋以来商品经济的发达;       ②明清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④市民文化的繁荣

<2>英国茶馆的功能:

①宣扬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

②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3>据材料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酒馆文化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其原因。

不同之处:在政治上的影响不同。

①英国酒馆文化积极传播民主思想,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②而中国茶馆文化不谈论国家政事,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影响小。

原因:①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高压政治(专制独裁统治); 

②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形成以自身利益为重的社会氛围;

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④民智未开,国人缺乏参与政治的意识。

<4>简析1950年后成都茶馆衰落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改造,茶馆所有权发生变化; 

②政治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③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社会风气的转变;

④政府的限制。

 

 

5.(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政府废除府兵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

  1. 原因:均田制瓦解(或均田制解体);     兵役负担沉重;

府兵境况悲慘(或边将们对待士兵极其残酷)。

  1. 影响: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兵制(或府兵制被取代);

推动了职业军人的出现(或有利于保障兵源);

或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兵役负担(或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或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注意:府兵制的特点:①自备武器;②义务参军;③有服役期;④士兵拥有土地

 

6.(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 原因:①均田制遭到破坏;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贫苦农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激化;    ④流民多,政府收人不稳定

  1. 意义:①规范税制、扩大税源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人;

②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④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         ⑤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⑥巩固唐朝统治

 

7.北宋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原因:①均田制瓦解;   ②府兵制下兵役负担沉重;   ③府兵境遇悲惨

影响:①改变了原有不合理兵制;       ②推动职业军人的出现;

      ③减轻兵役负担,缓和社会矛盾;   ④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

      ⑤地方军事实力增强,形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

府兵制的特点:①自备武器  ②义务参军   ③有服役期  ④士兵拥有土地

 

8.清朝“摊丁入亩”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因:①清初战乱,加上土地兼并,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②清朝满族入主中原,使其统治的合法性屡遭怀疑;

③明朝税收制度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1. 影响:①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③改变了民众的生育观念,引发了清朝人口膨胀;

④一定程度上限制和缓和了土地兼并

 

9.羁靡制度(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制度)的评价:

积极:高度自治的羁靡制度,以最小成本换取边疆安定;

消极:不求变夷狄为华夏,只是要求边疆的稳定,是华夷观念的表现,不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①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动;

②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社会稳定;

③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

④之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

⑤受世界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外交流的推动)

⑥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注意:改革开放以来,注意外因

 

11.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动(如:改革开放、一工、二工);

②战争的推动(如两次世界大战、冷战);

③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推动;

⑥民主、法治的发展,社会稳定

⑦政策的支持(如英国的专利保护政策、我国的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

⑧对外交流的推动;

 

12.(1)古代西方奥运会衰落的原因和近代西方奥运会复兴的原因

(2)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原因和国内、国际意义

(1)古代西方奥运会衰落的原因:①基督教神学统治,要求禁欲;

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社会动荡;

③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④封建统治的压制

   近代西方奥运会复兴的原因:①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人文精神的推动;

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③民主政体的确立,社会稳定;

  1.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我国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社会稳定;

③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国内意义:①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②促成了海峡两岸的直接三通;

③促进了北京向更加现代化的大都市迈进;

④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⑤增强了全民体育运动意识;

⑥激发人民的竞技精神和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⑦提高健康水平,强健体魄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国际意义:

①促进了奥运会的发展(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③进一步宣扬了和平\和谐的理念,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学习

 

13.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疫情防控)

(1)特点:

①设官立制早(或历史悠久)

②持续发展;

③医疗机构的职能日益明确        ④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

⑤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

(2)完备原因

①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    ②统治者重视        ③医学的发展     

④国力强盛        ⑤科举制的发展         ⑥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     

⑦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⑧发展小农经济,保存劳动力的需要      ⑨仁政的影响;    ⑩儒家思想的影响

⑪战争的需要;

中国近代医疗制度

(1)变化:

①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促进了医疗的专业化、高效化

②政府设置专门的医疗行政机构,医疗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

③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

④注重疾病的预防         ⑤注重对民众的宣传教育    ⑥医疗发展与救亡图存相联系

⑦注重护理学的发展 

(2)影响:

①冲击了传统的医疗制度与医疗观念    ②提升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促进了现代医疗制度和教育的发展    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1. 原因:①西方近代医疗制度和医学观念的传入;  ②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动      ④思想解放运动和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⑤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或抗议救灾):

(1)原因:

①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健全,社会稳定;   ②党和国家的重视

③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动;     ④我国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的推动

(2)特点:①城乡医疗协调发展   ②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3)影响:同上近代+⑤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⑥为医疗卫生事业/抗议救灾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14.(1)中国古代抗议救灾的特点及其原因。

(2)近代上海抗议救灾与古代的不同,并分析其意义。

答:(1)特点:①政府高度重视;   ②逐渐形成医疗体系(中央...地方...);③重视法律法规;   ④成立专门机构; 

⑤注重抗议救灾能力的提高;   ⑥通过仓储备荒,应对灾荒和疫情

        原因:①实现社会稳定,维护统治的需要;

②小农经济保存劳动力的需要;

③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

④古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2)不同:①借鉴西方医学;  ②注重预防;  ③增强了针对性、专业性

注重对民众的宣传;   ⑤防治体系更加完善

     意义:①推动了医疗卫生的近代化;   ②提高了公共卫生意识;

③为其他地区和后世的抗议救灾提供了经验;

④加快了防治疫情的进程;   

⑤促进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发展;

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15.(1)近代英国公共卫生管理改革的积极作用

   (2)与近代英国相比,清末新政时期公共卫生政策改革的特点及其成因。

(3)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前在公共卫生事业领域积累的经验。

答:

  1. 积极作用:①推动了公共卫生环境的好转; 

②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卫生观念和健康水平;

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④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

⑤推动公共卫生管理向医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⑥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1. 特点:①借鉴西方经验;  ②未形成独立的卫生行政体系;

③改革时间短

原因:①近代西医的传入;    ②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的加深;

③清末新政的推动;     

④政局动荡   ⑤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薄弱;⑥医疗卫生观念的缺乏

  1. 经验:①党和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构建有效体系;

②推动城乡经济、医疗协调发展;   

③使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

④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教育,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

⑤保证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16.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兴起的背景和评价:

  1. 背景:①一战的爆发,国际旧秩序的崩溃;

②二工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③一战后,反战和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④威尔逊总统的积极推动;

  1. 评价:①导致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在列强横行的时代不可能实现(美国称霸世界的综合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③其实质是美国领导世界新秩序的构想;

④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17.(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在惩治战争犯罪方面的新贡献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东京审判的不彻底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案:

  1. 贡献:①首次以成文法的方式界定了战争犯罪的内容;

②开创了战争犯罪的程序立法;

③扩充了战争犯罪的内容,成为国际界定战争犯罪的通行标准。

  1. 影响:①为日本右翼势力和民众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留下了借口;

②破坏了东京审判的严肃性,不利于罪犯的认罪和改造;

③不利于日本认识对待战争历史,直至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依然存在。

        ④ 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18.(1)德国对一战错误认识的原因:

①德国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②希特勒等纳粹党的推波助澜;

③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苛;    ④绥靖政策的实施

(2)德国教科书对二战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

变化:由回避到正视战争责任

意义:①适应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    ②促进了欧盟的成立;

③避免了德国重新走上世界战争之路;

④为世界其他国家正确反省战争经验提供了借鉴

 

19.概括汉武帝颁布《轮台诏》的原因和评价:

  1. 原因:①汉武帝后期,穷兵黩武,国库空虚;

②民众负担沉重,严刑峻法,社会矛盾尖锐,起义多发;

③后期讨伐匈奴战争的失败;

④汉武帝吸取秦亡教训,转变治国思想

  1. 评价:积极:①推动西汉治国思想的转变; 

②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

③推动了“昭宣中兴”的出现,使西汉统治得以延续;

④为后世帝王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⑤推动汉代经济发展

消极:⑥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手段、策略

 

补充:

(1)汉初阶段特征:

政治上:国力衰微,百废待兴; 宰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 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过大;宽法缓刑

经济上:恢复经济,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思想文化上: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民族:和亲

(2)汉武帝鼎盛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治上:(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具体:专制主义:内外朝制度、频繁更换丞相、破格提拔身份低微的士人。           

中央集权:推恩令、刺史)

 (2)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厉行重农抑商、丝绸之路的开通、盐铁官营(限制工商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地方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寓税于价,缓和了阶级矛盾;保证国家安全;限制了匈奴的发展        但也带来产品质量低劣,价格昂贵的弊端)

思想文化上:(1)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董仲舒儒学的新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太学的设立

(3)思想专制

民族:武力出击匈奴。

(3)汉武帝后期阶段特征:

突出强调:穷兵黩武,国库空虚;   

奢靡成风、严刑峻法,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后期讨伐匈奴屡屡失利。

(4)东汉末年阶段特征:

政治上: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经济上: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

 

2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得普遍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葛亮的过失

(1)原因:①诸葛亮本身具备的卓著政治、军事才干;

②封建正史和历代统治者的褒扬;

③《三国演义》和民间故事、戏剧等市民文学的渲染;

④“尊刘抑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1. 过失:

①诸葛亮制定并积极实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的战略,拖延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②为支持分裂战争,实行战争经济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③长期的战争也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21.包拯备受推崇的原因:

①个人功绩;                  ②统治者的重视和百姓对名臣的期待;

③理学兴起,忠义观念的强化;   ④世俗文学对其形象的塑造;

⑤包拯廉洁公正,德才兼备

 

2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5分)

答案解析:

  1. 原因:①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②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③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

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7分) 

(2)作用:①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②有一定教化功能;   

③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2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意义。(9分)

答案:

  1. 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针;

②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③敌对势力意图分裂内蒙古;

④各族各界群众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⑤重建了各盟旗政府奠定了组织基础,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6分)

(2)意义:

①挫败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意图,维护了祖国统一;

②为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③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巩固的后方;

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民族学说;

⑤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⑥促进了蒙汉等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9分)

 

24.魏晋南北朝的特点:

①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体现民族融合;   

③体现儒释道并存,思想活跃;    ④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大

 

25.(1)我国古代养老敬老的特点、原因:

特点:①起源早;  ②形成完整的养老体系;   ③注重法律保障;

④政府重视;  ⑤持续发展;   ⑥养老敬老的道德要求;

⑦政府养老与民间养老的相结合;   ⑧注重子女养老

原因:

(1)政治上:加强君主统治的需要;

(2)经济上: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3)思想上:①儒家思想的影响;  ②宗法观念的影响(宗法关系要慎用)

链接1中国古代的救济:注重对孝子节妇、贫苦读书人的救济

链接2:英国对儿童的救济将救济与教育相结合

链接3:英国对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也进行救济,但带有惩戒性

 

 

26.(1)英国19世纪以来扶贫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2020年底我国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1)变化:①由忽视扶贫变为重视扶贫;②由带有惩戒性质变为带有福利性质

变化原因:①工人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②统治集团内部有识之士的主张(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③法国革命的冲击;

④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⑤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 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

③实行精准扶贫的方略;     ④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健全,社会稳定;

意义:①改善人民生活;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为其他国家脱贫提供借鉴;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链接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特点:①扶贫与发展相结合(开发式扶贫);

重视教育,提升劳动者素质,走“造血式”扶贫道路

③多方配合,全方位推进,走多元化扶贫道路

④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     ⑤针对性强

链接2:我国古代扶贫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民贫困       ②土地兼井严重

③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       ④传统儒家仁政、礼治思想影响

⑤农村宗族力量的增强          ⑥政府无力救助;

⑦民间士绅、富民的热衷        ⑧社会保障的缺失

链接3:晚清扶贫

(1)特点:

①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

②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

(2)原因:

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     

②清廷腐朽,政府限贫力度有限

③自然灾害     ④地方士绅的努力     ⑤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

 

27.<1>春秋战国前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从平息洪水到人工灌溉

原因:①铁犁牛耕,大量开垦荒田;    ②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③大禹治水奠定了基础

<2>京杭大运河开通的背景和评价:

背景:(1)隋统一全国,国力强盛;

  1. 前朝修建的水利工程,奠定了基础;
  2. 隋炀帝巡游江南,加强统治的需要;
  3. 江南经济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加强对南方统治的需要。

评价:(1)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2)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统治;

      (4)加重了民众负担。

<3>21世纪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原因和评价:

  1. 成功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

③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我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健全,社会稳定;(2)评价:①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②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③改善了北方生态环境; 

④优化了水资源配置,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⑤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⑥耗资巨大;    ⑦大量移民;    ⑧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和用水

 

28.(1)我国古代版权意识不发达原因:

①专制统治下法制意识淡薄        ②商品经济不发达

③儒家思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2)印刷术在西方的历史作用

① 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

②有利于解放思想     ③满足市民阶层需要      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 

①分官方藏书和私人藏书;   ②以保存书籍、延续文化为目的;

③具有封闭性;            ④藏书馆管理严格;

⑤官方藏书设专门官员,具有政治色彩;  ⑥私人藏书具有宗族色彩等。   

主要情况出现(秦汉官方藏书)的社会原因:    ①吸取秦朝“书坑儒”的教训;

②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需要等。

主要情况出现(两宋私人藏书)的社会原因:  ①维护宗族地位的需要;

②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③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④古代印刷术不断发展与传播,书籍成为重要资源等。

(4)英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原因:

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提高(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②工业革命的需要和推动(对工人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③英国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工人运动的推动

(5)英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影响:①有利于提高英国国民素质;   

②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学术中心之ー; 

③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和科技进步;     

④有利于近代科技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

⑤为人类先进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等。

 

29.(1)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上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变迁

②起步晚    ③由西人办报到华人办报   

④地域上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地扩展   ⑤持续发展

(2)近代我国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①近代经济的发展,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西方报刊业的示范和刺激   ③有识之士渴望以报业开启民智

④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⑤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局势的急剧变化,促使民众对社会信息需求量增加

⑥民主思想的发展   ⑦报刊也丰厚利润的刺激   

(3)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影响:

①冲击了传统观念,有利于开启民智,解放思想,开拓视野

②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④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

⑤传播知识    ⑥报道新闻,舆论监督

 

 

30.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概括苏伊士运河事件(1956年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①埃及实行运河国有化;      ②殖民地历史遗留问题;   

③中东地区民族、宗教与领土纷争;    ④冷战的影响;

⑤大国插手干预;      ⑥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分析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影响:

①有利于埃及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   ②英、法在中东势力衰退,美国势力增强;

③世界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         ④推动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3):<1>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2>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

<1>背景:①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  ②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③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  ④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的衰落;   

⑤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

<2>历史贡献:①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    ②传播欧洲启蒙思想;

③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

④促进拉美各国的联合;  ⑤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做出示范)。

 

 

31.(1)古代中国不屑于学习其他语言原因:

①古代中国强盛        ②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

③儒家正统思想影响     ④华裔观念的影响       

⑤我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导,具有封闭性,对外交流少

(2)近代中国鼓励学习外语原因:

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②西学东渐

③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                      ④有识之士的推动

⑤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⑥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推动;     ⑧近代教育的发展

  1. 我国80年代“外语热”的背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一切友好国家开展交流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④20世界6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恶化,特别是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得到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逐渐改善

(5)中式英语产生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②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快速,对世界影响力增大

(6)孔子学院在海外快速发展的动力:

①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

③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海外“中国热“持续升温

(7)我国古代书院(以私人书院为主)兴盛原因:

①社会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重文轻武,尚文治、重学术之风的政策推动

③理学的发展和成熟         ④科举制度改革与发展

⑤对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宽容和尊重     ⑥文人群体的努力开拓

⑦印刷业的发达    ⑧官学存在弊端与不足       ⑨前代书院奠定基础

 

 

32.(1)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特点:

①继承老解放区的经验;    ②成立专门机构;   ③国家统一负责(中央主导);

④编写队伍具有权威性、专业性;    ⑤借鉴苏联经验;   

⑥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二战结束后初期经常用)

(2)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材编写改革的意义:

①改变了旧中国教材编纂混乱的局面,建立新的教材制度;

②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体制(推动了人民教育的发展);

③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加强了对中国历史和新政权的认同。

 

 

3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答案:

  1. 原因:①国家统一与稳定;   ②耕地面积增加;   ③精耕细作;

④高产作物的推广;    ⑤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①人地关系紧张;②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

③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1. 主张: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  ②发展工业吸收劳动力;

③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  ④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

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

①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

②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曲折);

③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即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补充归纳:

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经济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稳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等

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如两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环境污染;战争

我国计划生育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带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缺乏,因而,2015年我国放开了二孩政策。注意生育观念

 

34.生育观念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英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人口政策分别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 内容:①多子多福;   ②重男轻女;   ③早婚早育(6分)

原因:①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②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观;

③政府的鼓励;              ④社会保障的缺失

(2)相同点:鼓励生育,人口大量增加。(4分)

(3)影响英国:虽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但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销售市场。(3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不协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6分)

 

35.(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答案解析:

特点:①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 

②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

③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      ④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

⑤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    ⑥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后、生产。

作用:①缓解关内人口压力;  ②增加政府收入;  ③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   

④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 ⑤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

⑥促进东北开发

 

补充归纳:人口迁移的常规原因:

①强调人口迁移往往要迁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地区(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城市化,即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②家国情怀:如二战后初期欧洲各国普遍衰落,社会动荡,大量人口从欧洲迁往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得以复兴,欧洲人大量的从美国迁回欧洲

③国家政策:如美国的西进运动、我国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

如1988年我国人口大量迁往海南省那道题,绝对不选“海南经济发达”,因为1988年海南省才刚成立,经济还很落后,但海南省的成立,被划为经济特区,就意味着有很多优惠政策,所以人口大量迁入

 

36.(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①便于接受汉族文化;   ②民族融合的推动;  ③争夺华夏文明的正统地位;

④谋划南北统一;       ⑤瓦解鲜卑旧贵族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2)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

②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③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

④均田制对后世国家治理提供了经验

 

37.<1>中国古代垃圾处理的特点和意义

  1. 特点①起源早   ②对垃圾进行分类、填埋处理

③注意变废为宝    ④制定法规、惩治乱扔垃圾者

⑤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垃圾

⑥垃圾处理出现了产业化现象

⑦垃圾处理持续发展

  1. 意义:①改善环境卫生  ②减少污染  ③垃圾利用变废为宝

④积累了垃圾处理的经验   ⑤避免了疾病的传播    ⑥减少了占地

<2>现代中国垃圾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物质丰富   ②我国人口众多

③国民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薄弱    ④相关法律及管理制度落后

<3>解决垃圾分类应该采取的措施:(政府+企业+个人)

①注重立法,加大政府的监管、宣传教育   ②提高国民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

③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产业化 ④借鉴古代和外国经验

⑤企业减排补贴,超排惩罚,注重绿色生产   

⑥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生产的社会效益

⑦树立绿色消费观       ⑧增设垃圾分类处理基础设施

 

  1. <1>指出《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天演论》风靡中国的原因及影响

答案:<1>不同命运:在中国受到排斥;在日本受到重视。

        原因:在中国受到排斥的原因: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政治腐朽落后;

②小农经济的制约;

③天朝上国观念的阻碍;

④中国古代科举制轻视科技读物

               在日本受到重视的原因:①改革潮流的推动;

②民族危机的出现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④维新思想家的推动

<2>原因: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影响:①推动了思想启蒙;     ②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