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问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文档 开放性试题(小论文问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提炼评析观点类型

1、小试牛刀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大约1500年,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

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起的世界。到19世中纪时,他们在政治上以其强大的帝国、在经济上以股份公司控制了全球。他们还享有文化上的支配地位,于是西方文化变成了全球的典范。西方文化等同于文明,非西方文化开始被认为天生地低劣。这种西方的霸权在19世纪时不仅被欧洲人而且被非欧洲人认为都是理所当然的。它被认为几乎就是神授的,是事物自然规律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示例1:

观点: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运动中处于支配地位。(提炼观点)

评析:我认为这一观点是片面和狭隘的。(表明态度)

(进行论证)全球化是文明动态碰撞与交融的过程。西方文明因为更早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在生产力上进步更快,所以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世界的其他地区人民。如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和西方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其他地区人民的模仿。(全球化中欧洲崛起原因、影响;举史实证明。)(史论结合)

但其他民族的文明在全球化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美洲的高产作物,它们的传播导致了全球人口大爆炸,为西方工业革命奠定了劳动力基础;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思想,为西方的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的借鉴。【其他文明史实及作用:史论结合】)

因此,文明没有高下,亦没有支配与被支配之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取长补短,发展出适合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文明在全球化中的表现、作用(必有结论进行升华:文明没有高下,交流互鉴)

示例2:

观点:我认为“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领先地位”这一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观点和态度放到一句,不如上面)

评析:(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列举近代文明的先进性史实、影响) 经济上,18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扩散到欧洲其他地区,美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中孝憨习地随着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西方先进技术进一步传播到了广大亚非拉地区,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和社会的转型。

政治上,17―19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战争,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并逐步完善,开创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新的政体形式,为世界其他地区的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借鉴。

思想上,14一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欧洲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不断发展,自由平等、民主理性等逐渐成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念。随着西方文明的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了世界其他地区的近代化转型。

由此可见,1500年以来,由于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率先实现了近代化,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进程中长期领先世界。(总结升华结论,不能重复观点)

2、评析类试题解题思路及典型示例分析

1、设问分析:做好设问分析,分析属于哪种类型,选取观点提取的限制性条件(时空),论述时有没有限制; 

2、选取观点:选取时依据设问分析的限制性要求,除了选取单一观点外,也有的题会要求选取关联性的两个观点,选取观点时就要在脑海中勾画论证的角度,所以选取时要依据自己的所学,不要为求标新立异选取自己知识薄弱的观点; 

3、评析观点:论述时要做到紧紧围绕自己对观点的评析结论,不能前后自相矛盾,选取的历史史实要真实且是大家公认的,不要选取野史、一家之谈类大众不认可的史实,更不能使用猜测性的史实,要做到有理有据,史实清晰,最为重要的一点,选用多个角度,很重要;

4、得出结论:前后呼应,有一定升华,做到这两点,这就是一个漂亮的结论。 

典型例题

(2019年·全国I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一步:设问分析

第一步:设问分析 

首先,从设问词“评析观点”可判定这是评析观点类试题;其次从设问中对所评析的观点进行了限制,”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就是要求从材料中选取其中一点,或者总结材料整体的观点,隐含的限制要求以材料的观点为评析,这也是评析观点类试题的重要特征,最后,设问中补充了对论证过程的要求,注意,这里蕴含着两层限制,

第一,论证最终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

第二,论证的过程“持论有据,论证充分”,也就是意思要通过多个角度去论证所选的观点,单一的角度肯定不能达到“论证充分”的要求。 

第二步:解题思路

 

经过设问分析,我们可以选取的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一点或者整体,材料中提供了四个分开的小观点,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个作为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通过分析总结一个概括材料整体的观点,

例如: 

观点一:直接接选择材料观点第二点,“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我们可以选择赞同:钱穆的观点正确; 

观点二:通过对材料整体的共性分析提取,我们可以得出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在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选择赞同:钱穆的观点正确; 

第三步、评析观点(采用多角度论证) 

评析观点一:从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出发,结合汉代丝绸之路、唐代的海陆丝绸之路的发展及宋元时期四大发明的传播、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说明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罗列的史实只要符合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即可)。 

评析观点二:结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及近代列强侵略的史实、近代以来产生的全盘西化论(新文化运动)等全面充分分析,说明因自大、偏激而阻碍了民族的健康发展,得出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罗列的史实只要体现出我们对自身不足的反省即可)。 

第四步、得出结论 

观点一得出结论时要与观点一致,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具备了“温情与敬意”必然会进一步形成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而具备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后,则可最终升华到“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特点。

 观点二的中心词是“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怎么样去“减少”这样的心态,结合评析就可以得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这个方法,在树立了这几个“观”后,可以进一步升华到“才能增强国民意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 

得出结论应注意与所提炼的观点保持一致,且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最后需根据评析的内容进行总结升华,注意结论的话语从观点和评析内容出发,逐渐进行升华,内容要存在逻辑关联,升华时需带入历史学科术语,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总结结题思路

总结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 明确设问对象。评析材料中已有观点或看法(整体)

②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依据材料“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说明作者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

根据材料“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说明作者认为应该对本国历史心存敬意;

根据材料“不会对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说明作者认为不应该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或者是把当今的缺点推诿给古人;

根据材料“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说明作者认为应该了解本国历史、经纬本国历史、客观看待本国历史,这样可以助力国家向前发展。

③总结归纳信息,整理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

答.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我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了解本国历史可以培养历史自豪感,坚定抗战必胜的决心。因此读史可以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答案②:

一切诿卸于古人”可提炼出论点是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辩证的看待。需要结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分析,既要看见其积极以面,又要看见其消极一面。

论点: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辩证的看待。

阐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局限性,我们对待历史事件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既要看见其积极的一面,又要看见其消极的一面。如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在建立初期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到封建社会后期的弊端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

因此历史事件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辩证的看待。

参考答案③:

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论证: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在存有温情和敬意的同时,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然大心态。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典型例题赏析

例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

“评论”即“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第二步:选定“观点”角度 (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根据材料分析有几层含义,即可选定几种观点。以本题为例。“然而”这一转折就说明了与第一段相反的意思,所以本材料可基本划分为两层含义,我们至少可以找出有两种角度。

 

具体做法: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红字:欧洲文明(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进程

蓝字:西方的崛起受到其它文明的影响

1. 抓关键字词:

第一段有始于,继之,经过,结束,开始;第二段有突然发生,归功,不仅仅

2. 析关键字词:

材料第一段认为,西方崛起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认为是在西方崛起的影响下亚非拉地区的历史才开始。

材料第二段认为,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

3. 转化问题

第一段(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究其原因主要由内因决定,否定其它文明在西欧崛起中作用,肯定西欧文明是世界文明交往的中心。换言之,西欧是如何实现近代化的?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是原因类。

第二段(种)观点: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在很大程度

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否定西欧是世界文明的中心,肯定世界文明的成就是各种文明交融的结果。换言之,其它文明史如何影响西欧的?回答的仍是为什么的问题,还是原因类。

4.选取角度(有几种观点?)

第一段材料: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

第二段材料: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内涵相关的史实。

答案模板:判断+指明观点+观点论证

① 判断观点(是否同意)

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

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

观点1:欧洲中心论: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

思想:人文主义发展。

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

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亚非拉地区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

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6.组织语言:严谨通顺。

参考答案①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判断),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指明观点)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

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参考答案②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判断),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指明观点)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所以,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观点论证采用思路一)

怎么样?体会到做题“步步为营”的感觉了吗?还有问题的宝宝不要担心,这里还有一题可以继续巩固刚刚的做题步骤~下面让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思路再来看看这道题,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再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题思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做题的思维漏洞啦

例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②对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整体反映了对百家争鸣的认识问题。

作者肯定了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地位,认为百家争鸣源远流长,成果风硕,影响深远;

作者认为《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观点有失偏颇,不够全面;

作者认为应当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③从材料中去提取观点:

《辞海》的观点,即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争辩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材料作者的观点,即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④对材料所提取的观点进行完善、条理清晰的解读:

如果同意《辞海》的观点,首先指明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其次,指明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具体体现,如不同思想派别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最后,总结说明《辞海》观点的正确性。

如果同意材料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指明《辞海》观点的偏颇之处;其次指明百家争鸣影响深远的体现,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影响深远;最后总结说明应该更加深刻的认识百家争鸣。

⑤整理归纳信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①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争辩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评析:①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②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③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主阶级特权;④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互相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参考答案②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了“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评析:①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②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的基础;③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④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

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渊源流长,影响深远。

二、信息关联类型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据《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整理

从表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根据信息间的关联,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提取信息,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示例一
信息:哈格里大斯多轴纺纱机(18世纪60年代)、马嘎尔尼使团出访中国(1792年)和鸦片战争(1840年)。
论题:英国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存在密切关系。
阐释: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兴起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急需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而当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成为英国觊觎的对象。为了打开中国的门,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英国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是导致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两者之间存在时空联系和逻辑关系。
示例二
信息:500台蒸汽机在使用(1800年)、霍乱大流行(1831年)和《查德威克报告》(1842年)。
论题: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阐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当时的城市卫生环境十分恶劣,成为疫病流行的中心。1831年霍乱大流行导致英国大量城市人口死亡,产生了公共卫生危机。这些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关切,查德威克经过调查推出的报告,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疾病与公共卫生的关系,促使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公共卫生体系,这也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与公共卫生之间存在时空联系和内在逻辑关系。

 

信息关联类解题思路

1.【设问类型】法学(1)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并予以阐述。
(2)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2.【解题思路】:
(1)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主题,即自拟论题;
(2)然后,进行写阐释叙述,即论证说明;
(3)最后,要求用史实论证,逻辑严密清晰,表述通常顺达3.解题启示:
从试题难度来看,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要克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按照不同的线索如专题史、通史、国际关系史、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等方式,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体系。

从典型例题看结题思路

(2021.山东卷.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

解题思路及答案

【解读题干】

(1)试题类型:提取信息说明题和论证自拟观点题的综合。

(2)关于“小英雄”的形象:一方面从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提取与“小英雄”形象相关的信息——关键词,便于全面清晰的掌握小英雄的形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关键词信息,对小英雄的形象进行价值判断的高度概括,类似于从若干关键词中拟定观点。

(3)阐释:就是解释,用学科核心素养来说就是,将要阐释的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背景对其进行符合唯物史观的历史解释,即具体解释画报中“小英雄”出现的原因背景,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题干材料所给时间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来阐释论证画报勾勒小英雄的形象的原因。

(4)本题的解答思路:

首先,要提取小英雄形象的关键词。

其次,从这些关键词中,拟定对小英雄形象具有价值判断的观点。

第三,运用史实阐释对小英雄形象价值判断的观点,即解释这种观点出现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时代呼唤这样的小英雄。

【解读材料】

面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危急现状,有识之士在奔走呼号呐喊抗争,创办刊物,解放思想,唤醒民众。对国家的未来一一少年儿童寄予厚望的《启蒙画报》应运而生。创刊号刊登的《小英雄歌》,文章图文并茂,图片通俗易懂,歌谣式文字,朗朗上口,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文明相结合。

文章塑造了爱国自强、好学奋进、修身崇礼、具有世界视野的新儿童形象,以期开启童智,促使民族觉醒,推动社会进步,最终摆脱民族危机,建立富强文明的大同社会。

(1)文字中的有效信息(以试题摘录的文字为主)

①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联系的时代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清末“新政”开始;民主革命思想高涨。面对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有识之士创办儿童刊物,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启蒙少年儿童,唤醒国人,正视现实,发奋图强。

②描绘小英雄形象的关键词:

慧且聪;风姿豪迈;孝;忠;博古知今;慕圣神;通掌故;通其理;雄且英;好学;开智;阅报;启额蒙;开大同。小英雄聪慧好学,有胆识;有传统美德一忠孝、仰慕圣贤,爱国自强;博古知今,有智慧,胸怀世界。

(2)图片中的有效信息:

地球仪;火药枪;长袍马褂;书盈四壁。

→小英雄尽管着旧服,但好阅读,具有世界视野;当会使用现代武器,能承担起保家卫国重任。


【答案】

信息:1902 年;忠;孝;火药枪;阅报。小英雄形象:具有爱国自强的优秀品德。

阐释: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解放思想,促进民族觉醒,尤其是启蒙少年儿童成为时代重任,《启蒙画报》和《小英雄歌》应运而生。

(2)传统文化的“忠孝”被赋予了新意,反对外来侵略,报效国家。墙上挂的火药枪明示少年儿童,努力抗争,争取民族独立。

(3)近代教育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使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少年儿童,应当读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动态。

总之,《小英雄歌》反映了时代呼唤具有爱国自强优秀品质的“小英雄”。

 

三、历史解释类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表中提炼一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加以合理解释。

从表中提炼一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趋势,并加以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趋势:领导阶级由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无产阶级。(4分)

解释:19世纪中期印度是封建王公领导,中国是农民阶级领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是什么)(2分)领导阶级不同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有关,19世纪中期,处在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先进的阶级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领导力量。(为什么)(4分)

答出其他角度也可以得分,如:斗争形式由独立斗争到团结斗争;斗争目标由实现民族独立到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展道路日益多样化。

一、历史解释类解题简介

合理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影响、意义或作用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二、解 题 思 路

1. 问设类型

(1)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

(2)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认识

(3) 对……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合理解释一般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考查。那么,对于这样的题型如何解答呢?

2. 解题步骤

首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认识”,那就要概括人物观点,并阐述其观点。概括观点就是抓主干,阐述观点要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其次,进行史料论证。史料论证要注意从举措和影响(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进行阐述,注意使用历史性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深入地评价。

3. 解题模板

是什么(内容/特点)+为什么+影响/怎么做(怎么做一般较少,多考影响),此步骤缺一不可,必须写全

典型例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洲的觉醒”

材料一
1905年伊朗(时称为 “波斯 ”)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到: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东方真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苏]列宁《亚洲的觉醒》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洲的觉醒”进行阐释。(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解题思路】

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选取与 “亚洲的觉醒 ”相关的史料进行阐释,可从背景、表现和影响方面阐释。

其次,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如背景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亚州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壮大;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表现方面,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 影响方面,亚洲的觉醒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冲击了资本

【答        案】

(12分)
【示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民族危机,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亚州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形成壮大;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为什么)

伊朗的立宪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典型代表。(是什么)

亚洲的觉醒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发展。(怎么样)
评分说明:
(1)内容(10分)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角度:① “亚洲的觉醒 ”的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或国际、国内等角度作答。(4分)。② “亚洲的觉醒 ”的表现。列举本时期至少两例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2分)③ “亚洲的觉醒 ”的影响。从对本国、对世界等角度作答。(4分)
(2)表述(2分)
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0分)
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1分)
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2分)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2d
姓名:
邮箱:txb@163.com
电话: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