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释

文档 历史解释

什么是历史解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0页:“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有意识地对过去提出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这揭示了历史解释的内容是“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 
  历史解释涉及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学理论、家国情怀等多项核心素养,具有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特征,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能力。历史是死的,因解释而有活力,历史之所以常讲常新,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归功于与时俱进的历史解释,这些历史解释或因有新的史料,或因有新的理论,或因有新的视角,或因时代的变迁需要从传统中寻找继承的资源。 
  本文以宗教改革为例,从历史解释的内容维度进行阐述。之所以以宗教改革为例,是因为宗教改革十分重要。在西方思想解放的历程中,宗教改革上接文艺复兴,下促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也是影响西方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因素,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认为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典型代表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所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历史解释的内容十分丰富,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但是中学阶段的历史解释需要重点讲清历史线索、历史原因、历史影响、历史价值四个关键要素,这些体现了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也是我们历史学科的责任担当。 

一、解释历史线索 

广东省历史教研员魏恤民老师曾经指出,历史有三大要素:时序、变迁、因果。历史线索体现了时序和变迁。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找准历史定位,总结历史规律;只有讲清历史线索,才能在纵横对比中归纳阶段特征。 
  公元1世纪,基督教在古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省诞生,从被压迫者的宗教逐渐变为统治者的宗教。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也分裂为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公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正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天主教会经历了教权与王权之争并取得了优势地位,形成以罗马为中心、跨越国界的西欧天主教世界,国王听命于教皇,1077年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向教皇格里高利“负荆请罪”的“卡诺莎之辱”就是明证。教会垄断了文化和教育,迫害“异端”,实行精神独裁,这一时期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繁荣的唐宋时期)。到16世纪初,马丁·路德、加尔文进行宗教改革,受宗教改革影响,英国先后出现了国教、清教徒运动。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构成了宗教改革的基本格局。受到宗教改革的压力与影响,天主教本身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就是基督教的基本线索。 
  “原罪”和“救赎”是基督教的重要思想。如何才能“救赎”?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与之针锋相对,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揭露和批评“赎罪券”的骗局;加尔文提出“先定论”,鼓励个人奋斗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加尔文的思想也影响了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把宗教改革放在这个宏观线索中,才可以看清新教与旧教的区别(“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教会的腐败与精神独裁)、新教的本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新教的价值(新教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二、解释历史原因 

因果联系是历史事件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也是历史解释的核心内容。只有讲清历史原因,我们对历史才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如何分析历史原因?在特定的背景下分析原因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特定的历史背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环境,其中时空是最基本的要素,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的。[1] 
  历史学科的时空包括历史时序和历史地理。 
  宗教改革为什么发生?宗教改革有三个重要的时间和空间:1517德国、1536瑞士、1534英国;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表《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1536年加尔文发表《基督教原理》,在瑞士进行宗教改革;1534年的英王爱德华八世颁布《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从三个时间来看,都是16世纪初,空间都是西欧。把宗教改革放在16世纪初的西欧来考查,改革的原因就清楚了。其一,旧的秩序笼罩着西欧,虽经过14世纪的“阿维农之囚”天主教会的威信受到影响,但天主教会仍然拥有超越国家的权力。德国四分五裂成为罗马教廷的“奶牛”,是“赎罪券”的重灾区。其二,这一历史时期恰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新的经济催生了新的阶级,新的阶级成为动摇旧秩序的革命力量。世俗政权不满足于匍匐在教会的脚下,需要建立强大的王权,因此宗教改革得到了诸侯国的支持。英国的国教本质上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的权力之争。其三,宗教改革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得益于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之功。 

三、解释历史影响[2] 

历史影响也是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分析历史影响,需要有历史眼光。所谓历史眼光,就是能够把某个历史现象放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发现它对其他历史事件或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岳麓版教材认为宗教改革“为西欧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些,综合分析中学阶段的相关历史知识,可以看到宗教改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对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的立国乃至对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起到推动作用。 
  首先,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王权和基督教会长期并立。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3]  在中世紀教皇统治下,民族国家是不存在的。罗马教廷拥有超国家的权力,教皇英诺森三世曾经说过,“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宗教改革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英国和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诸国比较典型,德国的历史进程更曲折些。这种有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宗教改革使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纠正了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的错误,使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地担负起了行政职责,从而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4]   二是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宗教改革运动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其他西欧国家也都先后出现了本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强调阅读《圣经》的确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为除宗教以外的书籍和思想的传播敞开了大门。”[5]
第二,清教徒运动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的国教本质上是英国国王与罗马教皇权力之争的产物,并没有完成宗教改革的任务,因此在英国出現了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清教徒运动”。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徒反对英国国教开始的。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清教徒构成了议会军的主力,议会军在著名的清教徒将领克伦威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1689 年、1701 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离,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6]清教徒运动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因此清教徒运动对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起到了发轫作用。 
  第三,清教徒精神是“美国精神”的源头。所谓美国精神,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清教徒精神,二是启蒙思想。由于在英国受到迫害,一部分清教徒逃到北美,1620年9月6日,载着102人的“五月花号”在清教徒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历经艰辛到达北美。在登陆前,经过协商制定了由清教徒主导的《五月花号公约》。《五月花号公约》树立了一个自治的典范,孕育了美国立国的若干原则,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就建立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上,信仰、自愿、自治、法律、法规,这些关键词跨越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首批清教徒在北美洲站稳脚跟,一批批后来者披荆斩棘,终于开辟出北美的广阔天地。信仰与信心、“不自由毋宁死”、重契约守规则,这些所谓“美国精神”,其源头正是清教徒精神。 
  第四,新教伦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早期的基督徒看来,工作是贬低身份的行为。宗教改革的思想家们用“重回原典”为口号,纠正中世纪天主教会对天主教教义的歪曲,加尔文发掘了基督教“禁欲”的古典教义并赋予其新意义,认为工作本身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加尔文称“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将信仰生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实现个人的“救赎”,以此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并在现世“增加神的荣耀”。新教徒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凡是经历过宗教改革洗礼的国家,往往也是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这些新教伦理成为资产阶级奔走世界各地、创造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彰显上帝荣耀的精神动力。 
  综合以上影响,可以看出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乃至北美的近代化进程。当然,宗教改革也造成了新的宗教权威,加强了国王的权威,这些外在的权威成为后来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向;宗教改革也是后来惨烈宗教战争的一个诱因。历史影响总是复杂的,但宗教改革的积极影响仍然是主要的。 

四、解释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包括过去的时代价值、现在的时代价值(当代价值)。解释历史价值要重视价值的重新发现,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总是从当代的立场出发,以当前为参照来观察和认识历史的价值。历史价值体现了“家国情怀”,也往往成为一节课的教学立意。只有解释清楚历史价值,我们才明白在无限丰富和复杂的历史中,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这一特定的历史。 
  宗教改革过去的时代价值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那么它的当代价值是什么呢? 
  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今天,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简朴生活、慷慨慈善、担当责任,这些清教徒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国家GDP跃居世界第二,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经济伦理尚待确立,社会上的拜金主义盛行,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官商勾结、行贿受贿、做假互害、传销骗局、为富不仁,不一而足。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新教伦理也有相通之处。这就是宗教改革的当代价值。 
  历史解释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以上四个关键要素,当然还有其他要素,如历史事件的人物、与人物活动相关的思想、历史事件的过程、历史的阶段特征、不同时代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释,以及历史解释的逻辑等等。但抓住关键要素无疑能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注释】 
  [1]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60页。 
  [2]姜红珍、沈为慧、何成刚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2—77页 ,《宗教改革的影响》:1.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2.推动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 ;3.促进宗教宽容;4.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5.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试教用书)》,第10页。 
  [4]朱孝远:《国家主权与现代政治秩序之基——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国家教会关系演变》,《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0期。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84页。 
  [6]苗岩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年第3期。

选自《历史教学·中学版》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