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班第4课答案

文档 3班第4课答案

双向细目考点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
1、(2022·太原期末)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铁器,凭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了米坦尼的大部分领土,并和埃及争夺叙利亚。之后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上国,一度占领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
A.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           B.文明传播导致了战争频发
C.铁器生产决定了军事实力           D.对外征服促进了经济交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赫梯人、亚述人因使用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而迅速发展壮大,并进行对外扩张,反映出生产力进步推动文明扩张,故选A项;材料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而不是文明传播的影响,排除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生产力发展推动对外征服,不涉及对外征服的影响,与经济交流无关,排除D项。
2、(2022·石家庄期末)战国时期,“秦以牛田”;汉代,齐鲁地区出现“马耕”;清朝时期,“中原牛小马助牛,两牛一马耕平畴”。这些现象(  )
A.推动了铁制农具的出现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D.得益于国内牧业的发达
【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人们根据地域、畜力、土地、耕作要求等情况,“灵活使用”畜力进行耕作,故选C项;“铁制农具的出现”是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的时间有较大出入,排除B项;“国内牧业的发达”不合史实,古代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导,畜牧业主要在边疆地区或游牧区,排除D项。
3、(2022·广州期末)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匠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战国时期(  )
A.成熟制铁技术促进生产工具进步     B.农业手工业工具已有自成体系
C.合理行业分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各类工具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运用于纺织业、农业、手工业等,且这些相关工具对生产至关重要,故选B项;“成熟制铁技术”不合史实,南北朝的灌钢法是古代铁器成熟的标志,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在生产环节的配合,排除C项;“开始形成”不合史实,应为“得到发展”,排除D项。
4、(2022·邢台期末)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                 B.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C.铁器使用日益普遍                 D.农业生产范围拓展
【答案】C
【解析】“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通过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范围广,使用的数量大,可以认为比较普遍,故选C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这些数据只能说明铁器使用的数量,不能说明铁器的质量,不能反应其技术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仅有铁器的使用地点和数量,无法判断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铁器的分布和数量只能说明铁器在当时相当普遍,但无法确定这些铁器是用于农业还是手工来,无法单独说明农业的范围,排除D项。
5、(2022·浙江期末)清代蒋炯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以人运车车运辐,一辐上起一辐伏。辐辐翻水如泻玉……小以手运大以足,足心车柱两相逐。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不惜车劳人力尽,但愿秋成获嘉谷。”他所描述的工具是(  )
A.水排          B.桔槔           C.翻车          D.筒车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人运车车运辐,一辐上起一辐伏……小以手运大以足,足心车柱两相逐”可知,翻车以人力作动力,多用脚踏,有时也用手摇,可连续取水,操作搬运方便,故选C项;水排是东汉杜诗创造的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工具,排除A项;桔槔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排除B项;唐朝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排除D项。
6、(2022·福建期末)自西周“诸侯无故不杀牛”起,以“禁止私杀牛”为内容的耕牛保护制度,便载入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律之中。历代法律以牛能否胜任耕作为原则,规定了严格的宰杀标准。历代法律的这一规定(  )
A.说明了铁犁牛耕技术的普及         B.促成了农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C.推动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D.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自西周以来就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结合所学农耕经济的史实可知,这是因为牛是农业生产的动力,这一规定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故选D项;铁犁牛耕普及是在西汉,排除A项;农业经济体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建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耕牛的保护,与精耕细作技术无关,排除C项。
7、(2022·晋中期末)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  )
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B.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D.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答案】A
【解析】汉朝农业高产主要是由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 ,故选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不如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更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排除B项;铁犁牛耕技术是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中的一个表现,所以A中已经包含了C,排除C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是增加农业产量的原因之一,且属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中的组成部分,排除D项。
8、(2022·浙江期末)元初王桢《农书》所载100多种农具,其中绝大多数宋代均已有之,并且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这个农具家族中的多数成员,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表明宋代(  )
A.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       B.南北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没有差异
C.小农经济处于持续不断衰退中       D.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农具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说明宋代基本完成了传统农具的定型化,故选A项; 农业生产方式指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例如生产如何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还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宋代农具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系列,有利于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材料强调宋代农具发展状况,排除D项。
9、(2021·辽宁高考)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除“偏灾赈蠲外,凡逋负(拖欠赋税)之在民者,与银谷食种之贷而未收者,遇国家庆典,或巡幸,或军兴,辄止勿责”。据此可知,蠲免政策旨在
A.减轻地方财政负担 B.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C.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D.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蠲免是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地方民力对百姓应征赋税的免除,清朝的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维护清王朝统治,B项正确;减轻地方财政负担与蠲免政策的宗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贪腐信息,而是强调蠲免政策旨在稳定地方社会秩序,排除C项;蠲免政策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不等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2·太原期末)铁犁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到汉代耕犁基本定型,唐朝发明了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此后曲辕犁一直沿用至清朝,没有革命性突破。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耕犁技术世界领先                 B.农业生产面临困境
C.小农经济出现停滞                 D.经济体制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铁犁牛耕技术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一直没有革命性突破,即小农经济出现停滞,故选C项;没有对比,无法得出“世界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小农经济耕作技术没有发展和创新,而不是农业生产面临困境,排除B项;材料强调耕作技术的停滞,与经济体制的稳定性无关,且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排除D项。
11、(2021·湖南高考)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答案】A
【解析】西晋时期官员可占据土地,使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自耕农减少。而均田制之下普遍授田,使自耕农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反映出这一时期自耕农数量反复,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族,官员也不一定是世族,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土地的变化,没有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田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保证国家税收,开发土地是其作用,排除D。
12、(2021·广东高考)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B
【解析】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
13、(2021·全国乙卷)如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都名 西汉末 东汉中期
代郡(今河北、山西间) 56771 20123
太原(今属山西) 169863 30902
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 359316 528551
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 461587 404448
豫章(今属江西) 67462 406496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092 212284
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 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
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 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西汉末到东汉中期,长江以南的豫章、零陵等郡的人口成倍增长,而长江以北的代郡、太原、汝南等郡的人口却不同程度下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长江以南地区经济发展加速有关,故A正确;东汉时期豪强大族势力逐渐增强,故B错误;材料数据无法说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错误;个体农耕经济衰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双向细目考点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4、(2022·湖南期末)“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士大夫精通纺织技术
C.民营纺织生产效率高               D.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答案】D
【解析】“定经齿”“筘齿”都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注意“细致”两字,可知纺织技术重视细节,精益求精,故选D项;题干未知一定是官营手工业,且与管理无关,排除A项;古代士大夫专攻仕途,轻视手工业,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技术精深,与效率无关,排除C项。
15、(2022·全国甲卷)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D
【解析】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
16、(2022·吕梁期末)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教人制作“捍、弹、纺、织”之具,织成的“被褥带悦”,“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于是时人“既受教,竟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这反映出当时(  )
A.丝纺织业发展迅速                 B.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C.纺织工艺得到革新                 D.庄园经济有所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制作‘捍、弹、纺、织’之具……‘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既受教’”可知,黄道婆革新推广了棉纺织工具和技术,增加了百姓收入,故选C项;材料是棉纺织业发展,而不是丝纺织业,排除A项;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庄园经济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超经济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自给自足的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经济实体,排除D项。
双向细目考点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
17、(2022·浙江联考)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
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             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
C.统治阶级鼓励小家庭政策           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可知,商鞅变法以国家法令的形式把小家庭固定化,以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故选C项;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属于生产工具的进步,而材料问的是社会劳作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倍其赋”没有说明其赋税多少,得不出“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当时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农业家庭式劳作发展,排除D项。
18、(2022·嘉兴期末)魏晋时期,北人以宗族乡党为单位,“峻险阿,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筑坞以自守;“考功庸,计丈尺,均劳役,通有无”,耕种以自给。“坞”的劳动方式是(  )
A.农业家庭式劳作                   B.农业庄园式劳作
C.手工业家庭式劳作                 D.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答案】B
【解析】据“北人以宗族乡党为单位”“筑坞以自守”“耕种以自给”可知,“坞”的劳动方式属于宗族式的集体劳动,即农业庄园式的劳作,故选B项;“北人以宗族乡党为单位”与家庭式劳作不符,排除A项;“计丈尺”“耕种以自给”与“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不符,排除C项;“耕种以自给”与“手工业”不符,排除D项。
19、(2022·吉林期末)贵州清镇平坝西汉墓中出土了汉末的漆耳杯,杯体铭文囊括了参与制作的工匠及监管人员名单:素工昌、休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羽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护工卒史恽、守长音、丞冯、橡林、守令史谭主。该铭文最能说明(  )
A.官营手工业分工的细密             B.田庄手工业的丰富多元
C.私营手工业的品质管理             D.家庭手工业的质朴简约
【答案】A
【解析】“护工卒史恽……守令史谭主”表明此为官营手工业,“素工昌……造工忠造”说明漆耳杯是众多工匠分工合作造成的,故选A项;田庄手工业是豪强地主控制经营的满足田庄自身需要的手工业形式,与“”“护工卒史恽……守令史谭主”不符,排除B项;“护工卒史恽……守令史谭主”表明此为官营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排除C项;家庭手工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使用私有的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20、(2022·安徽期末)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工匠人户编订特别户籍制度,称之为匠籍制度,世代相袭,很多工匠因不忍受到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怠工等方式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指定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这种匠籍制度的改革(  )
A.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源于新式生产方式的推动           D.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以银代役”法有利于放松工匠与国家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打破政府对工匠技术的垄断,促进工匠技术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并未说明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措施,无法体现“重农”,排除B项;明清时期废除匠籍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社会生产的影响极为有限,排除C项;明清时期赋役征银主要针对的是农业税和徭役、杂役,不涉及手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21、(2022·天津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分)
【答案】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它提供了小农家庭需要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保证了小农家庭自给自足。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了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