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文档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一、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其文学作品表达出人们对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心和斗志,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社会、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断斗争。而现代主义文学却反映出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对前途悲观绝望的情绪,体现出虚无主义的思想。

1、从产生到繁盛的时间看,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方由来已久,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启蒙运动时期,文学艺术家就主张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从19世纪30年代起,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晚期,20世纪20-30年代达到繁盛时期,并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坛的主流。

2、从兴盛的社会根源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大量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的结果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他们迷茫、痛苦而找不到出路

3、从创作特点看,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相互冲突趋势,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往往因对现实秩序不满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多元化文学,其共同点是集中表现自我,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

二、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

1、描写对象

浪漫主义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世界的描写。现实主义文学却是以客观真实的生活作为描写对象,因此成为一种时代的记录。

2、表达对现实不满的方式

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强烈不满,往往偏重于对理想的追求,把现实和理想对立起来,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好的、最美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艺术典型。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为充分揭露和批判这个社会,探索导致社会罪恶的本质根源。

3、对自然与环境的态度

浪漫主义文学着力描绘自然景物,主张社会回到“自然状态”,以表达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观察生活,仔细描写环境和生活细节,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从而塑造出文学史上一大批典型人物形象。

三、浪漫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比较

1、不同点

背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艺术特点:浪漫主义文学属于传统文学的范畴,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特征。

2、相同点

背景:都体现出对社会混乱和危机的不满。

艺术特点:都注重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追求自由。

概括起来说,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于20世纪初,兴盛于五、六十年代。
各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浪漫重感情(残酷的社会现象,使人们对现实不满,对启蒙理想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现实揭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人们感到失望和不满);现代展个性(面对社会危机,人们失望、苦闷和迷惘)。

现实主义详解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1、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选举制度的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参加了政权。这两个事件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陆续于40年代末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须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反映在读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而受到欢迎。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正是应运而生的。

3、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同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哲学和科学有密切的关系。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孔德的实证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如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进化论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使他们去积极探求新的观察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成就打开了人们的视野,鼓舞人们以新的角度和方法,去寻找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和解决方案。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着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所有这些,都强化了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客观与写实的因素。

4、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外部因素外,还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有其历史承传。欧洲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等,则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艺术方法上的直接先驱。从反映现实的基本方法上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颇不相同的,但现实主义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经验,如历史题材处理上的风俗画风格、心理描写上的某些技巧、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等。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现实主义文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广阔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它们构成一幅丰富深刻的社会史画卷。马克思赞扬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所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力图把自己的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从他们为自己的作品所起的若干总题、书名、或副题中,便不难看出他们的执著追求:《艰难时世》(狄更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一八三○年记事》(斯汤达)、《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等等。巴尔扎克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学家所遗忘了是历史,即人情风俗史”,他要充当法国社会的书记员。列宁形象地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出色的社会的反面典型,如保守顽固的贵族、穷凶极恶的地主、冷酷无情的资本家、贪婪的高利贷者、守财奴、自由主义的伪君子、个人野心家和庸俗的小市民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描绘了法国社会许多阶层的生活和风貌,写下了资产阶级丑恶的发家史。狄更斯的作品批判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教育和伪善的慈善机关等等。在俄国,专制农奴制进入最腐朽反动的阶段,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广大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和剥削,果戈理等人的创作反映了俄国的这种现实。总之,在这些作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这是一份珍贵而形象的社会与时代的文献记录。

2、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高尔基之所以把19世纪现实主义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就是因为这一点。现实主义作家在分析与研究社会的过程中,既看到了金钱社会中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卑劣,也看到了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幸遭遇。他们对冷酷的现实,尤其是金钱孳生出的社会的恶德败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病根。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中,他们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尖锐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面对资本主义的严峻现实,感到窒息和愤懑,他们能对腐败的制度和利己主义泛滥的社会风尚进行了无情的暴露,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印象,但却没有肯定的答案,他们在黑暗现实中难以找到光明的出路,这又使得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程度不同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越到后期,这种悲观主义越明显,越深沉。

3、人道主义、个人主义和改良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价值追求。现实主义作家在揭发社会罪恶时,往往通过伦理道德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或提出一些社会改革方案。他们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金钱和物欲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主张人的精神存在。博爱思想是这一时期人道主义的突出特征,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他们塑造的正面人物多数是个人“英雄”,如忏悔的贵族、“改好了的”资产者、好心肠的知识分子,此外也有游离于体制外的“多余人”,以及温和驯良的“小人物”。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他们处在大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一方面,对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垄断非常不满,强烈谴责;另一方面,对于劳动民众所遭受的压迫和苦痛则深为怜悯和同情。但是,他们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却是深怀戒惧的,并不主张,甚至坚决反对,他们更为强调基督教爱与宽恕的价值。在西欧和俄国的多数作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表达了改良主义思想,他们更愿意通过渐进与温和的方式达到社会的和解与进步,尤其是他们强调对人的心灵的改变和重塑。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

1、追求真实性,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在作品中显示“自我”,而要让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在具体的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巴尔扎克和福楼拜在这方面都是十分典型的。当然,主张在作品中“隐退”,并不是要“丧失”自我;“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子描写生活”,也只不过是特定背景下的一种艺术理想和努力方向。

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这种典型的社会生活背景下,他们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封建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和一大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精神的中小资产者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他们的性格、行动和心理,无不带着他们的阶级烙印。他们是个性和共性的典型结合,在各种环境中显示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并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3、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胡塞尔说:“世界既是心理领域又是物理领域”,现实主义作家由于各自审美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真实地反映生活时,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艺术把握上就有所侧重。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而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里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外部社会形态,因此便有了内、外倾的分别。于是也就有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特点的不同。当然,这种分别只是一种理论的概括,并非相互对立的,很可能一人兼而有之,不过偏重有所不同而已。

4、现实主义文学以叙事文学为主,其中特别是长篇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这是因为长篇小说便于综合地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俗,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画面。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加成熟,尤其是景物描写,肖像描写,心理分析,性格化语言、动作、表情,抒情或哲理性插白等方面,它们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五、现实主义文学概观 (详参郑本P198—205):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十九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它最初是以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直到50年代,“现实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欧洲流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才被人们追认为现实主义的典范作家。

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发展可大体上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九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二十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30、40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留恋之情。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司汤达(1783——1842)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提出了文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的创作原则,这是最早的现实主义理论宣言书。他于1830年发表的《红与黑》实践了这一原则,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巴尔扎克(1799——1850)的《人间喜剧》使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创作都臻于完善,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907——1870)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中短篇小说名世,尤其是后期的《高龙巴》(1840)、《嘉尔曼》(1845)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以其强烈的叛逆精神,浓郁的异国情调,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新颖的艺术手法著称与文坛。其人物纯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在冷静的叙事中蕴涵着激情。代表作《嘉尔曼》塑造了一位真诚坦率又放荡不羁的女性形象,蔑视任何法律和道德的束缚,表现出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绝对自由”否定了新文明准则,但“绝对自由”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从50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有所削弱。这一风格的代表人物是福楼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还有小仲马(1824——1895)的《茶花女》,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的长篇小说《小东西》和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等。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较多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于30年代产生,到40、50年代达到繁荣,出现一批杰出的长篇小说作家。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是当时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著名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是一位讽刺作家,他认为道德训诫是作家的重要职责。他善于描写社会中、上等阶层人与人之间风雅而又虚伪的关系。代表作《名利场》(1848)以20年代为背景,描写两个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女的命运,一个是穷画匠的女儿蓓基·夏泼,另一个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爱米丽亚,其着重点在前一形象,这是一个冷酷自私、不择手段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野心家典型。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是一个趋炎附势、卑鄙肮脏、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小说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正是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有正面的主人公,真正的主人公只有一个,就是“金钱”。小说夹叙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勃朗特三姐妹夏洛特·勃朗特(1816——1855)、爱米莉·勃朗特(1818——1848)、安妮·勃朗特(1820——1849)的小说在当时英国文坛颇为引人注目,代表作分别为《简·爱》(1848)、《呼啸山庄》(1847)和《阿格尼斯·格雷》,其中尤以前两部比较优秀,后世影响很大。进入7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开始步入垄断阶段,代表性作家有哈代,其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制农村后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宿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

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同时触及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弊病。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德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重要作品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也是早期现实主义重要作家,以戏剧为主,有《丹东之死》,全剧充满了深沉的悲观情绪,对主人公丹东异常不安的精神状态表现得十分细致,他被人认为是20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总之,德国十九世纪的文学成就不及俄、法、英等国。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50、60年代不断发展,70至80年代达到高峰,20世纪初逐渐衰落。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还是一个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封建农奴隶制社会,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背景下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主题便是反对和推翻反动的专制制度,其批判锋芒直指农奴制及其残余。另外,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始终得到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有力支持与呼应。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的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1814——1841)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赞美自由,歌颂祖国,谴责专制农奴制,表达了进步贵族的民主革命理想。为悼念普希金而写的《诗人之死》就是一首猛烈抨击沙皇统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也因此而被流放。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是他的代表作,小说由五个中篇构成,以主人公毕巧林的活动为主线连成一体。毕巧林既有贵族的恶习,又不随波逐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和自己;他渴望有意义的生活,又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这是一部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的描写都很出色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开了俄国小说心理描写的先河。果戈理(1809——1852)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俄国特色的现实主义“自然派”。别林斯基曾为“自然派”小说挺身辩护,认为它真实地描写和批判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人民性和独创性。经此辩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得以确立。

50、6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迅速,出现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作家。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1812——1891)的《奥勃洛摩夫》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奥勃洛摩夫虽“有黄金般的心灵”,也有过种种关于改革的幻想,但却懒惰成性,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度过,连做梦都梦见在睡觉。这种懒惰、优柔寡断、好空想的特点,被称为“奥勃洛摩夫性格”,是停滞的农奴制生活方式的产物,说明贵族知识分子在50年代后的俄国已丧失了进步性,预示了“新人”形象将取代“多余人”形象。最先反映这种变化的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他在50年代写了表现多余人的长篇小说《罗亭》(1856)和《贵族之家》(1859),罗亭能言善辩,热情宣传启蒙思想,在40年代的黑暗统治时期起过进步作用,但到了50年代需要行动的时候,多余人这些语言多于行动的人,已经担负不起改革现实的任务了。60年代,屠格涅夫转向描写“新人”形象,他很快写出长篇小说《前夜》(1860)和《父与子》(1862)。《前夜》通过俄国贵族少女叶琳娜爱上保加利亚爱国青年英沙罗夫并同赴保加利亚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对既有理想、又勇于行动,甚至不惜自我牺牲的青年男女的形象,成为新人的先声。《父与子》中的医科大学生巴扎洛夫,则显示出崇尚科学、埋头实干、性格坚强、思想激进等新人的特征。屠格涅夫的重要作品还有《猎人笔记》、中篇名作《初恋》及晚年旅居法国时在病塌上创作的83篇《散文诗》。

真正塑造出“新人”形象的是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他是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和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副标题就是“新人的故事”。这部小说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等新人形象。他们崇尚理性,道德高尚,信仰坚定,意志顽强,有献身精神。他们反抗农奴制,摈弃贵族阶级的道德观念,和人民息息相通。这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职业革命家”典型。小说具有强烈政治色彩,在青年一代中发生了重大影响。当时俄国文坛上,还有一位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历来别、车、杜并称,他们的批评事业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1821——1878)有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1866——1876)以童话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贫穷与落后,揭露了改革的欺骗性,号召人民起来为幸福的未来而斗争。长诗大量吸收了民歌表现手法。

70、80年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进入最辉煌时期,出现了伟大的作家陀斯托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还有契柯夫等。契柯夫在中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在19世纪80年代才真正形成,这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晚有关。50年代美国的废奴文学中,已经包含了现实主义的因素,哈里叶特·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的《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是“废奴文学”的代表,描写了逆来顺受的老黑奴汤姆的不幸命运,把南方蓄奴制的罪恶公之于天下,曾引起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60年代,美国的西部边疆出现了通俗易懂的“乡土小说”,以真实地描写该地区的风土民情而著称。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吸取乡土小说的某些表现手法,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文学中的林肯”。亨利·詹姆斯(1843——1916)作为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开了美国小说心理分析的先河,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圣手,他善于通过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与虚伪。在艺术上,他的小说常常以“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善于构思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这种写法被称为“欧·亨利笔法”。其代表性作品有《麦淇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等。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后期美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下层,从小体验了贫穷的滋味,靠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赞美在恶劣生存环境中勇敢、坚毅、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揭露。他善于刻画人物性格,往往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主题。《荒野的呼唤》(1903)通过对动物的描写表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思想。《马丁·伊登》(1909)是他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成分。写出身贫寒的马丁·伊登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成为著名作家,但此后感到理想破灭,终至自杀。马丁的悲剧说明,在一个虚伪的拜金主义社会环境中,追求正直、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小说写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另外,马丁的超人思想也是他的悲剧的一个原因。
东欧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是波兰的亨利克·显克微奇(1846——1916),著名作品有中篇小说《通过大草原》、《灯塔看守人》,代表作是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描写了基督教早期历史,反映了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对基督徒的残酷迫害,和基督徒们坚贞不屈为信仰献身的英勇事迹。他因此作而获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的重要作家有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文艺评论家勃兰兑斯,瑞典戏剧家兼小说家斯特林堡,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等。汉斯·克利斯蒂·安徒生(1805——1875)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他写过诗歌、戏剧、小说,但最有成就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一个来自于社会下层的作家,父亲是鞋匠,母亲是洗衣工。他从童年起就过着贫困的生活,家里穷得连张床都没有。贫困的生活使安徒生对丹麦人民的痛苦有了深切的体会,并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安徒生在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以后,为了谋生来到京城哥本哈根。他幻想从事艺术活动,后来得到别人的帮助,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在那里他刻苦学习,博览古典名著,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不久便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835年,他发表第一个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几乎每年发表一个集子,都是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孩子们的。安徒生一生共发表了156篇童话和故事,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北欧作家。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不仅为了教育孩子,而且也为了教育成年人。他曾说过:“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安徒生的童话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生活的真实感。故事新颖、优美,富有幻想和抒情色彩,并且寓意深邃,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格奥尔格·勃兰兑斯(1842——1877)是丹麦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倡导现实主义,他的名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1872——1890)研究19世纪前期法、德、英诸国文学的流向和内因,流布甚广。挪威的易卜生是北欧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的“社会问题剧”不仅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而且大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