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
课程 > 高中统编 >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外交全方位布局,形成面向未来、放眼全球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人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人党章。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大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党的宏伟目标、国家的发展前景、民族的复兴伟业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梁、浴火重生的曙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从现在到二0二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从二0二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0二0年到二口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口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了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2.9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万千米,都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席。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投宣布,研究团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业子计算机,据介绍,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业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处理能力可超过超级计算机。
《人民日报》(2017年5月4日第1版)
结合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谈谈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解放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习近平对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指示
2017年9月,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塑造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人民信心、振奋人民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逃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是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被写人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全方位外交布局彰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诨炮。
怎样理解新型国际关系?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名称为the Belt and Road,名称缩写为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国家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重大意义的理解。
开展社会调查,围绕收人水平、衣食住行、医疗保障、文化教育、通信手段等主题,对改革开放后身边的家庭和社区变化进行多方面了解,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