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置顶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教材)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

    [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txb 大小:0.02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1-08-07 16:34:09
  •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第 15 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明朝时期,辣椒、土豆、玉米等食物传入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 、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农业① 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② 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材料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

    [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txb 大小:3.2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2-10-16 06:55:54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轮)(课件)

    第 8 课时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盛世滋生图(局部)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时空框架】明清时期( 1368 年— 1840 年,即公元 14 世纪到公元 19 世纪)1 、明朝: 1368 年朱元璋建立, 1644 年明亡。2 、清朝: 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 1912 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阶段特征】( 1 )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

    [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txb 大小:2.12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1-05-22 06:56:30
  • 【正式版扫描】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教材)

    暂无简介,您可以为此贡献内容

    [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txb 大小:4.02MB 类型:pdf 评分: 5分 时间:2019-12-24 22:00:08
  • 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教材)

    暂无简介,您可以为此贡献内容

    [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txb 大小:0.51MB 类型:pdf 评分: 5分 时间:2019-08-14 15:06:44

  • 原文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然而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思想领域的变化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在此基础上,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小说与戏曲  

    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

    元末明初,施耐庵、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明清戏曲创作也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科技  

    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讲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发展

    1、农业;

    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注释】玉米、甘薯等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2、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注释】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又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

    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注释】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和军事。

    (二)社会局限

    1、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明朝中后期

    1、程朱理学:

    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

    ①代表人物:王守仁。

    ②主张: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3、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注释】反对孔孟权威,反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明清之际

    1、黄宗羲: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和王夫之:

    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小说与戏曲  

    【注释】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一)小说

    1、元末明初:

    施耐庵和罗贯中各自创作《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2、明朝中期:

    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注释】《儒林林外史》是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3、清朝中期:

    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二)戏曲

    1、戏曲创作: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

    2、舞台演出:

    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科技  

    (一)传统科技

    【注释】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

    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二)西学东渐

    【注释】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的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

    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专题

    专题一: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革

    1、王守仁

    (1)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2)意义:

    有利于激励人们奋发立志,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提倡个性自由,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被称为“离经叛道”。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都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专题二: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①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形成了要求表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

    ②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

    ③社会识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④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2、特点

    ①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②反映广阔的社会风貌,思想内容复杂。

    ③艺术水平高超。

    ④通俗化、平民化明显。

    ⑤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浸染着拜金逐利风气的作品。

    专题三:(核心素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史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解读: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作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

    (二)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2、阶级:

    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

    3、思想:

    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了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

    问答  

    (一)阅读教材P84“历史纵横”:材料反映了在哪一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答案提示:

    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阅读教材P86“思考点”: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提示:

    这一现象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三)阅读教材P88“问题探究”:请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

    答案提示:

    王守仁和王畿认为“良知”就在每个人心中,就是“天理”,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有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倾向。

    李贽反对以儒家经典和孔孟之言为绝对权威,反对教条,提倡个性解放,冲击了传统思想,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思想。

    拓展

    1、阅读图片“《盛世滋生图》(局部)”(见教材P84)

    信息解读:《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作者徐扬,形象地反映了当年苏州物产富饶、工商繁荣、人文荟萃、景色秀丽的气象,是研究“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2、阅读图片“清光绪刊本《红楼梦图咏》”(见教材P85)

    信息解读:《红楼梦图咏》共四十八幅,是《红楼梦》的插图作品。图中林黛玉柳眉杏眼,樱桃小口,为典型的传统古典美人形象,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刻画了“病态”身躯。虽然出自木刻,但刻工优秀,体现了作品的神韵和清代版画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