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放题】标准试题
(2022·江西省南昌市二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启蒙运动以来广泛传播的线性进步观,塑造了另外一种形态的历史决定论:人类历史注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后续的阶段必然胜过前一阶段;而且,这种直线式的进步将始终伴随人类历史,直到进入某种完美的状态。
——摘编自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 “历史决定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 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
-
【开放题】标准试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
材料
资产阶级在1848 年前的60年里已经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在经济阵线、政治、意识形态
阵线上皆取得胜利。只要记住这一点足矣。1789—1848 年的岁月…..那个时期的主线是双元革命∶由英国发起、主要限于英国的工业改造和与法国有关、主要限于法国的政治改造.
两者异曲同工,皆是新社会的胜利,一个被法国历史学家称为"所向披靡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当时人可不像我们现在这般肯定。站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理论家后面的.是一大群准备将温和自由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革命的群众。处在资本家之下和周围的,是被迫离乡背井、满腹怨言的"劳动贫民",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19世纪30-40年代是充满危机的年代,前景未卜.只有乐天派才敢对其结果作出预测。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
-
【材料题】标准试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积贫积弱"?
材料
"积贫积弱"源自钱穆先生著作《国史大纲》第六编"两宋之部"第三十一章"贫弱的新中央"之"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国史大纲》是历史学家钱穆于1939年6月撰成的一部通史性论著。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7 分)
(2)钱穆先生为什么对宋朝有"积贫积弱"的评价?(7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开放题】标准试题
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荀子入秦和论秦
材料
荀子在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入秦。他对秦国丞相应侯范雎说∶"秦类之"上古王者之治,但"有其鳃(忧惧)矣……是何也? 则其殆无儒也……此亦秦之所短也。"秦昭王听说后立即召见荀子。
秦昭王问孙卿子(即荀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诚实,谨慎);
必为顺下矣。……势在人上,则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则社稷之臣,国君之宝也;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秦昭王虽然表面上被荀子说服,但是并没有重用荀子,荀子很快离开秦国。
—据〔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荀子论秦"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选择题】标准试题
中亚地区长期是苏联的产棉区,外高加索主要生产茶叶和葡萄酒,乌克兰是欧洲著名的产粮区。远东地区为苏联提供各种矿产资源.二战后苏联又通过经互会等组织转移过剩产能和进行国际合作。这说明了
A.国内国际双循环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长远规划
C.苏联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趋于平衡D.美苏争霸促使欧洲市场日益分化对立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