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栏目
-导入word -添加套题 -题库tags
  • 【开放题】唐宋变革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表3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表3

    202404182041495800.png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 “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 “唐宋变革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开放题 难易:简单 时间:6天前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上述说法予以简要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明显高于周边的文化,同时也高于其他文化圈,特别是在唐代,在整个欧亚大陆上,中国是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中的中心,正如著名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指出的,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摘编自张西平《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及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说法予以简要评析。(要求:态度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11天前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评析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杜佑《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

    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据魏征《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隋代兴亡”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原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8天前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民族融合 ”或 “分裂与统一 ”

    材料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民族融合 ”或 “分裂与统一 ”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2024-03-20 18:10:10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中国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以及族与国的融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中国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以及族与国的融合状况出发,根据血缘与政治、国家与宗族以及亲疏与等级等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将中国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氏族社会、贵族社会、豪族社会、宗族社会,每两个阶段中间有过渡期。如下所述:

    202403191844408986.png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一时期并加以论述。(说明:可以赞成、否定材料观点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2024-03-20 08:58:52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

    (2024·福建泉州三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拜占廷学的发展源于近代早期欧洲有闲阶层的尚古热湖。拜占廷帝国历史与文化研究经历了400多年,大体可划分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末的早期兴起阶段,18世纪百年左右的停滞阶段,19世纪上半叶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浪潮渐渐平复,怀疑主义思潮泛起,实证主义史学应运而生,适应了人们重新审视启蒙学者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消极历史观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拜占廷研究工作再度受到重视,拜占廷学发展重新走上了快车道,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19世纪中期以来,拜占廷研究呈现出理论方法、研究角度、课题选择、表现形式、话语风格的多元化。近年来,拜占廷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胜景,关注 “人学 ”的新史学和古代晚期学派都在其中占有一席地位。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廷研究的时代之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以后拜占庭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并概述影响史学研究的因素。(8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2024-03-15 23:23:34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选择题】人口迁徙与天然植被被破环关系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202403151447379722.png

    图例随唐图四的输四到清以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图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选择题 难易:简单 时间:2024-03-15 15:05:42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
  • 【材料题】中西基层治理对比2024.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乡绅之治是指乡绅作为主体对乡村的治理。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的乡村治理格局。乡绅主要来自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官僚和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制(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调要求以减代贩、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还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摘编自部编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乡绅之治出现的背景及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乡绅之治与近代西方基层自治的不同之处。(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从中国和西方基层治理中得到的启示。(4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6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 题型题库 ] txb 贡献者:txb 耗点:0 类型:材料题 难易:中等 时间:2024-01-05 19:15:54 答案 添加到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