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文档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的《变法通议》等文章,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戊戌维新运动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

百日维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在守旧势力阻挠下最终失败。

x
学习聚焦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这两部书是康有为1891至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偏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两部书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x
历史纵横
 

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导致这场运动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以失败告终。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乙巳

想一想,戊戌维新有怎样的局限性。

x
学思之窗

义和团运动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义和团运动是在反洋教的斗争中兴起的。西方势力深人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

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后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义和团的兴起,缘于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的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

x
学习聚焦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人天津保卫战。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励和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八国联军侵华,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x
学习聚焦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当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克林德碑

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时,途经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派醇亲王载泮为头等专使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就克林德被杀一事赴德国谢罪致歉。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此即“克林德碑”。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11月13日,北京城兴奋的人们将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在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会议决定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x
历史纵横
 

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 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对华制裁,共计12款,还有19个附件。主要内容有: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人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於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x
学习聚焦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舛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助、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助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下册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x
史料阅读
 

呜呼!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变也,莫知其所由然,强而名之日运会。运会既成,虽圣人无所为力,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既为其中之一物,谓能取运会而转移之,无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运会之所由趋,而逆睹其流极。唯知其所由趋,故后天而奉天时;唯逆睹其流极,故先天而天不违。于是裁成辅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从而观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转移运会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无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构难,究所由来,夫岂一朝一夕之故也哉!

-严复《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年2月4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戊戌变法的背景。

x
问题探究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协议虽未签字,但在清政府危亡之际,地方大员寻求“自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查找相关史料,思考此事件的后果。

x
学习拓展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