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课程 > 高中统编 >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这一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鸡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阅读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1920年8月,陈望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8月第一版标题错写成《共党产宣言》,9月再版改为《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一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同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大会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1920年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结合这段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例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肺地的大事变?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随并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出现了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蒋介石发动政变,国民革命失败。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一《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刷,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以为这些东西都是阻碍世界革命的障碍物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说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马克思主义所以立于不败之地者,全在综合此两点耳,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逗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完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
-蔡和森《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1921年2月11日),《新青年》第9卷第4号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蔡和森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1927年2月武汉革命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史实,并思考其意义。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