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原文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这一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北京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

    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也推动着这场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同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8月,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除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外,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大会通过的纲领,首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特别是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讲解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注释】说明“弱国无外交”。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注释】反帝爱国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和商人参加,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注释】广泛的群众基础

    3、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时间:

    俄国十月革命后。

    2、中心:

    北京与上海。

    3、表现:

    ①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②李大钊发起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条件

    1、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与陈独秀、李大钊商议建党事宜。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920年8月,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北京建立共产党小组。

    (二)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注释】“红船精神”

    3、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注释】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三)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注释】革命力量弱小,需要各革命阶级联合。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二)国民革命

    1、准备: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注释】区别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即北洋军阀政府。

    2、高潮:

    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专题

    专题一: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1、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

    ①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专题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吸取二七惨案的经验教训,团结革命力量。

    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③国民党召开一大,确立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最低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和推动。

    2、意义

    ①使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迅速开展。

    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专题三:(核心素养)国民革命的内涵和历史作用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革命的概念

    国民革命,是指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其高潮是北伐战争。

    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国民大革命的历史作用

    史料: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解读:国共两党的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问答

    (一)阅读P122“思考点”:什么是“红船精神”?

    答案提示: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阅读教材P122“历史纵横”:这个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阅读教材P124“史料阅读”: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决定?

    答案提示: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四)阅读教材P124图片“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指出北伐的三个主要敌人,说明北伐战争有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拓展

    1、阅读教材图片“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P120)

    信息解读: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阅读图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122)

    信息解读: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秘密汇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会址),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3、阅读图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P123)

    信息解读:1924年1月20日至2月6日,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包含: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