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课程 > 高中统编 >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 >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而被载入史册。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全党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伟大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随后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他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作了阐释: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此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问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你怎样理解毛泽东的这段话?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人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些的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
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一《毛泽东年谱(1949一1976)》第5卷
“文化大革命”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后,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内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党员、千部、群众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1972年,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江青等人极力反对邓小平领导的整顿,使国民经济再度恶化。
“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
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竞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文选》第2卷

人民群众对“四人帮”的抵制、抗争进一步发展。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江背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同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
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英基性意义。
伟大的建设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
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这期间建设起来的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和大中型企业,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我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三线建设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结合这一材料,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
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千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千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其中,大

多数是发展中国家。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这些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院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通过邓小平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找资料,进一步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
记笔记: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关于本小栈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