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置顶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材)

    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6)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0.02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1-08-07 16:15:20
  • 第14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公开课课件(共23张ppt) (2)(课件)

    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康熙雍正乾隆1 、康乾盛世盛世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事必躬亲。2 、君主专制的加强(1) 奏折制度的形成 ( 始于康熙年间,定型于雍正 ) 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官员亲手批阅奏折返回特点:迅速、机密作用:官员间相互牵制,彼此监视,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大大加强专制皇权。皇帝能多渠道了解下情,提高决策效率( 2 )设立军机处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10.34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2-09-29 09:28:33
  • 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 14 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材分析壹贰教学目标说课流程叁学情分析肆教学重难点伍教学过程陆设计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地位纵向看:清朝前中期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前夜,其政治、人口、疆域均达到了古代社会的顶峰,但也埋藏着危机,并于盛世后期逐渐显露。横向看: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清王朝对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外闭关锁国,中国渐趋落伍于世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理解清朝前中期疆域的开拓对近代中国版图的奠基作用,……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5.03MB 类型:文本 评分: 5分 时间:2022-09-29 09:12:49
  • 【正式版扫描】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材)

    暂无简介,您可以为此贡献内容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3.44MB 类型:pdf 评分: 5分 时间:2019-12-24 21:59:43
  • 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导图)

    事故发生的法国顺丰大概ssfdg顺丰大概顺丰大概顺丰大概顺丰大概fsdgsfs丰大概顺丰大概顺丰大概双方都感到是法国顺丰大概顺丰大概  夫是德国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1.32MB 类型:pdf 评分: 5分 时间:2019-11-25 16:39:37
  • 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材)

    暂无简介,您可以为此贡献内容

    [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txb 大小:0.61MB 类型:pdf 评分: 5分 时间:2019-08-14 15:06:51

  • 原文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皇帝康煕、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他们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这一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疆域的奠定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煕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来京朝贺,清政府册封以“达赖喇嘛”尊号。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班禅额尔徳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这一时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讲解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一)“康乾盛世”的出现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注释】一方面农耕经济达到顶峰,另一方面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实行奏折制度:

    【注释】四品以上的官员、增添了皇权的神秘感。

    ①特点:迅速、机密。

    ②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设立军机处:

    【注释】1729年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①概况: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

    ②职责: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③特点: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3、制造“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疆域的奠定  

    (一)治理边疆

    1、东南:经略台湾。

    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注释】1684年,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

    2、东北:反击沙俄

    ①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其同意谈判。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西北:平定叛乱,加强管理。

    ①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

    【注释】康熙帝三次亲征

    ②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注释】与现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类似

    ④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宗教领袖: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注释】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②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③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注释】主要是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④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注释】清朝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二)版图奠定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统治危机的初显  

    1、出现:

    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嘉庆、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国内:矛盾激化

    ①伴随经济繁荣、国土开发,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导致农民起义频发。

    (2)对外:中外隔阂和矛盾加深

    ①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清朝: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及其交往,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注释】对外通商口岸:由4所变1所,并由“十三行”负责。

    3、结果: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

    专题一: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1、强化的表现

    ①皇帝独断朝纲,事必躬亲。

    ②实行奏折制度,通过秘密渠道,快速获取信息,控制官僚机构。

    ③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在皇帝监督下工作,随时替皇帝起草和处理机要文书,快速传达。

    ④频繁制造“文字狱”,实行恐怖文化政策。

    2、强化的影响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专题二: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

    1、东南: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①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集团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东北:反击沙俄入侵

    ①17世纪中叶,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政府在1689年签署《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巩固西北边疆

    ①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康熙和乾隆分别打败噶尔丹和大小和卓兄弟,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边疆。

    ②加强基层管理:在蒙古族地区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和旗长;在新疆维吾尔地区设立伊犁将军总理军务,基层行政由伯克管理。

    4、西南:加强对西藏管理

    ①清廷对达赖和班禅赐予金册和封号,进行册封。

    ②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③1751年,设立噶厦,授权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专题三:(核心素养)清朝的统治危机

    (一)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清朝统治危机的表现

    ①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频发。

    ①人地矛盾尖锐:清朝前期,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显现。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激化,社会乱象萌生,导致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②落后于国际潮流。

    ①国外: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急于扩大国际市场,在中国沿海频繁活动。

    ②国内:清政府坚持妄自尊大的心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

    (二)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史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解读:“闭关”之前,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民靠对外贸易为生,生活富足,社会安定。“闭关”之后,人民生计阻断,造成社会动荡。

    问答

    (一)阅读教材P78“学思之窗”: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答案提示:

    这是一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因此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二)阅读教材P81“问题探究”:请阅读上述材料,了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是怎样看待西方列强的,并予以评论。

    答案提示:

    态度:均拒绝英国通商请求。

    评价: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拓展

    1、观察图片“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见教材P79)

    信息解读: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乾隆皇帝制定了活佛转世的继承人制度,即金瓶掣签制。规定: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确认,报朝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