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原文

    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年9月,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随后,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0月下旬,武汉失守,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在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但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除军事抵抗之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此时,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的抗议。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东方主战场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随后,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同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回到祖国怀抱。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贏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讲解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一)淞沪会战

    【注释】注意: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1、概况: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2、结果: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二)太原会战

    【注释】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共同打击敌人。

    1、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

    【注释】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

    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三)徐州会战

    1、时间:

    1938年1至5月。

    2、指挥者: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3、结果: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四)《论持久战》

    【注释】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背景:

    (一)淞沪会战

    1、概况:

    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2、结果:

    3、意义:

    (二)太原会战

    【注释】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共同打击敌人。

    (五)武汉会战

    1、时间:

    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结果:

    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失守,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六)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2、时间:

    1941年12月。

    3、结果: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敌后战场

    (一)敌后战场的开辟

    【注释】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时间:

    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根据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

    3、意义:

    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

    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④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政治上:

    ①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倾向,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注释】1941年的皖南事变

    ②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③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④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注释】团结了爱国志士,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军事上: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东方主战场  

    (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背景: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2、标志:

    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表现:

    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二)中国的贡献和影响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注释】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2、影响:

    ②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建设成效显著。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

    1、目的:

    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内容:

    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4、意义: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进程

    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②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消灭日本关东军。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注释】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③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10月25日,台湾光复。

    【注释】自2014年起,每年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专题

    专题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的意义

    ①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⑤正面战场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大地增长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2、敌后战场的作用

    ①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②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③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④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专题二:抗日战争的特点

    1、渐进性。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2、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3、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4、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7、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1931年9月)、结束最晚(1945年9月)的战场。

    专题三:(核心素养)抗日战争的胜利

    1、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全民族的英勇奋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对取得抗战最后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④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

    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②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问答

    (一)阅读教材P139“史料阅读”和图片“平型关大捷后的第一一五师一部”,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答案提示:

    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阅读教材P140“历史纵横”:谈谈抗战期间高校内迁的意义。

    答案提示:

    宝贵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文脉得以保存;国家经济建设和战后恢复所需的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致中断;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三)阅读教材P143“历史纵横”:体会戴安澜将军的爱国精神。

    答案提示:

    戴安澜将军是深受国共两党高层人士和国内外反法西斯人士爱戴的民族英雄,甚至他的死敌也不能不对他表示钦敬。当代中国人民应该继承他的遗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光发热。

    (四)阅读教材P145“史料阅读”并结合“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图片,指出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答案提示: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兵力,减轻美国苏联等盟国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拓展

    1、阅读图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见教材P140)

    信息解读: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2、阅读图片“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教材P141)

    信息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战场上牵制了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阅读图片“革命圣地延安”(教材P142)

    信息解读:“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