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原文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同年底,张作霖之子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两万多起义军经过数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红军长征  

    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中央根据地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9月,蒋介石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这时,“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余人锐减到三万余人。国民党当局集结重兵,布好口袋形阵势,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在巧渡金沙江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接着,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讲解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政治

    1、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注释】1926、12、5—1927、8、25,以汪精卫为核心

    2、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

    【注释】五三惨案

    3、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注释】北洋军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一)经济

    1、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注释】国民政府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必要性: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一)武装起义和重大会议

    1、南昌起义

    ①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领导,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因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湖南和海陆丰。

    ②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

    ②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意义: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建立红色政权

    1、标志: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红军长征  

    (一)背景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1、1930年10月—1933年3月,红军先后四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2、1933年9月,蒋介石“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注释】长征的直接原因

    (二)过程

    1、开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左”倾错误领导人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损失巨大。

    2、转折: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结束

    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三)意义: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注释】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的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专题

    专题一:全面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上,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①1927年秋,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实现了“宁汉合流”,成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②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兵北上,讨伐奉系军阀。1928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③1929~1930年间,新军阀之间爆发混战,最后蒋介石集团取得胜利。

    2、经济上,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

    ①措施: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专题二: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

    1、原因

    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②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等。

    2、意义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③“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专题三:(核心素养)红军长征的意义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实现了把党中央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在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阵地的战略任务,为党和红军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③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2、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长征的意义

    史料: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解读: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同时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问答

    (一)阅读教材P126“思考点”: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

    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是讨伐军阀张作霖,统一全国。

    (二)阅读教材P129:结合相关史实,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的意义。

    答案提示: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有利于打破国民党对农村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拓展

    1、阅读图片“《南昌起义》(油画)”(P127)

    信息解读:《南昌起义》(油画)为黎冰鸿1959年创作完成。画面描绘了黎明时分,周恩来在总指挥部大楼前宣布战斗胜利的情景。人物紧握的拳头和慷慨激昂的神态,极大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2、阅读图片“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P129)

    信息解读:1931年2月,各地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此后,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并踊跃参加红军或支援前线。

    3、阅读图片“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P130)

    信息解读: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最终在会宁会师,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