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

文档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

二、三世纪之交,军阀混战,东汉政权名存实亡。207年号称出自汉朝皇族的刘备拜访隐士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分析局势说:北方的曹操实力强大,而且控制了东汉皇帝,“诚不可与争锋” ;东南的孙权割据多年基础坚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备只能争取控制西南地区,站稳脚跟,然后待机发展。这一“三分天下"的预言,后来得到应验。诸葛亮生前获封“武乡侯”,因此其祠名为“武侯祠“

三国与西晋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渐成鼎足之势。6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魏国国

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西,随后西晋短暂统一。

学习聚焦
 

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昊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63年,曹魏权臣同马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际的山此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迕徒。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王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数民族卷人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人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东晋与南朝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万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逃列南万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朗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争利,势力逐渐衰弱。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此后170年间, 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渐与汉族交融。

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学习聚焦

东晋的士族专权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ya)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

历史纵横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点

《宋书》是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有一段描述:

至于元嘉……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jiong),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 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鄂(hu)、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根据材料,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学思之窗

东晋北边的疆域,大致到淮水为止。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4世纪下半叶,氏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肥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从十六国到北朝,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连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学习聚焦

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

 

动民族交融。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以汉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仿照魏晋以来汉族社会的士族阶层,将新改姓的部分解卑贵族定为等鹤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些改4措施顺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级解了民族不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I基础。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zhan)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yu)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感慨说:

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北魏孝文帝改革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阶段。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代汉族姓氏与古代少数民族的关系。

问题探究

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查阅相关材料,初步了解上述史实,体会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学习拓展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