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文档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请来了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汉明帝让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在他们居住的地方修建佛寺,这就是洛阳的白马寺。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这一时期,不断有人出来反佛,其中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玄学

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家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周易》等儒家经典,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历史纵横

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成为千古绝唱。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诗圣”。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

学习聚焦

唐朝诗人元稹在给友人白居易的诗文集所作序言中,描述了他们的诗歌在当时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序中微之和乐天分别是元稹和白居易的字。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子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日:“先生教我乐天、微之诗。”固亦不知予之为微之也。又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甚伪者,宰相辄能辩别之。”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

——《元稹集》卷51《白氏长庆集序》

史料阅读

 

这一时期,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大放光彩。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道劲的柳体最为有名。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岀现了“诗圣”“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点
 

科技

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隋唐的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学习聚焦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齐民要术。序》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学思之窗

中外文化交流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泽成汉文。当时为了求得佛教真解,一些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城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聚焦
 

中国佛教的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国家。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他回国时携带了许多佛经和诗文集。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思考点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问题探究

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述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

选读杜甫作品中与当时历史现实有关的诗篇,体会其史料价值。

学习拓展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