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

文档 洋务运动中的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

一、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机器局、兰州制造局、汉阳兵工厂

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 

19世纪60年代后期,清政府统治集团中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为强化地主阶级统治,有限度地采用西方生产技术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近代企业的开始。 洋务派的企业全部是官办企业。

军办企业

1870年代以后,各省筹款建立的制造局大都是中小型的生产单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兰州机器局(1872)、山东机器局(1875)、吉林机器局(1881)、台湾机器局(1885)、奉天制造局(1894)和北洋机器局(1904)等。军用企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都由清政府直接调拨给驻扎在各地的军队、炮台使用。这些企业不计算盈亏,也不进行积累,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决定于企业自身力量,而取决于清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这些企业虽然运用机器生产,也集中了相当数量的雇佣工人,但从其主要方面来考虑,乃是略带若干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官营企业。

民用企业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吸收私人资本,追求利润,反映了早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这些企业的经营,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所以,与官办军用企业相比较,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创办和经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有积极意义的现象。不过洋务派推行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两种组织形式,都是把代表封建集团利益的“官”和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商”两种社会力量糅合在一起,“官”“商”在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方法上格格不入,极不利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顺利发展。而官督商办制度所固有的封建性,又大大便利企业内官权的膨胀。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廷内出现一批有志之士,为了解决内忧外患,他们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式海陆军,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自强阶段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编练新式军队,制造枪炮船舰,兴办近代工矿交通,设立新式学堂等。洋务运动的发展有阶段性:60~70年代,以办军事工业为主,是“自强”阶段。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认为,中国的制度比西方先进,只是枪炮船舰落后于西方。所以他们办洋务就是要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为此他们创办了24家军工企业。早期的是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洋炮局,是为镇压太平天国作战而建立。安庆内军械所是在1861年由曾国藩设立,是洋务派最早建立的军工厂,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全是手工操作,还不是机器工业,但已是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上海洋炮局

是于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分为三所,主要生产炮弹。1863年12月,其中一所迁至苏州,称作苏州洋炮局。1865年,另两所洋炮局加上李鸿章收购的美国旗记铁厂,合并成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生产枪、炮、弹药、钢铁、舰船,原材料和主要机件都是购买外国旧货。全局工人2000多名,陆续建有机器厂、洋枪楼、锅炉厂、铸铜铁厂、轮船厂、船坞、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并设有兵工学校、翻译馆。还负责购买外国的洋舰炮,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厂。

 金陵制造局

又称江宁机器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把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而成的,生产大炮、弹药,是淮军军火基地,所造的枪炮子弹质量较好。

 福州船政局

又称马尾船政局,是左宗棠1866年创办的,位于福州马尾山下罗星塔,专门造船,工人最多时有大约3000多人。1868年投产至甲午战争之前,共造大小兵商轮船34只,其中包括2400匹马力的“开济”号巡洋舰。附设了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和专门培养技工的“艺圃”。甲午战前,船政学堂先后三次向英德法等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

 天津机器局

当南方诸局成立后,清朝廷为防止军事工业完全被汉族官僚控制,决定在北京附近建立可以直接控制的军工厂。先命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生产西洋枪炮子弹及各种炮车器具,设立了培养技术人才的水雷学堂、电报学堂和水师学堂。生产的军火,供给全国军队,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基地。

 湖北枪炮厂

890年由张之洞在汉阳建立,不断扩充规模,更新机器,生产德式毛瑟步枪和小型陆炮,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最大的军工企业。

军用工业特点

 洋务派军事工业的特点与性质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有其时代的特点:

1.采取官办方式,所有开支及费用由清朝廷拨付,所生产的枪炮、弹药、船舰,由清朝廷统一调配给各军使用。

2.其组织与管理混乱、腐败,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3.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各局的设计施工、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料供应,全部依赖外国,之后也长期受外国人控制。

4.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些军事工业,基本上都采用大机器进行生产,从不同地方招募工人,工资很低,采取雇佣劳动和工资形式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

 这些军事工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为近代国防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它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具有封建、买办和资本主义多种性质的混合体。

民用工业发展

1、轮船招商局

1872年创立于上海,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官督商办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招商局设立之后,原本由三家英美洋行瓜分长江内河航运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在那之后招商局还拓展了海外业务,中国轮船终于可以远航英美。

2、 开平矿务局

1877年,李鸿章任命唐廷枢在天津筹办开平矿务局,开采唐山煤矿。原拟官办,后因清政府财政支绌,改为官督商办,但直到1880年,才凑集三十万两。雇用英国人巴赖为矿师,从国外购办机器,以新式方法开采。

4、汉阳铁厂

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1890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把原在广东筹办的炼铁厂迁至湖北汉阳,1893年完工投产,1894年6月开炉炼铁,后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转给盛宣怀接办。

 

 

 阅读全文
内目
收藏

通用的占位符缩略图
昵称:txb
姓名:田牛
邮箱:txb_2008@163.com
电话:13854669201
历史是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遨游,会领略到人类灿烂文明的无限风光。追本溯源,探寻这条长河的源头,会把握人类发展的来龙去脉;观看长河的波澜,你会感叹人类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豪迈与艰辛;俯瞰长河的蜿蜒曲折,你会感受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没落的沧桑;遥望长河走势,你会为光明战胜黑暗,新生战胜腐朽而欢欣鼓舞。 历史是一个上演过无数威武雄壮话剧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各类杰出人物淋漓尽致的表演,展现他们的英姿:政治家雄韬伟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军事家金戈铁马决胜千里;科学家聪明睿智,造福万代;文学家才华横溢,名著遗后;艺术家巧夺天工,明珠璀璨。观看他们的表演,我们无疑会受到沁人心脾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大作
明日君再来
功能开发中
目录
最新公告

关于本小栈

时间:2021-10-30-作者:txb

本站基于互联网历史教学形式探索研究。欢迎同仁同行参与交流!

扫描下载app

站长手机、微信:13854669201

qq:59774608

田希彬:山东垦利第一中学教师 

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QQ群:611102357 

微信搜索历史悦读教研分享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