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原文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当时,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准了亚洲。法国从越南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美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欧洲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而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中国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冷兵器,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超过1000万两。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面对广州外海的鸦片走私,道光皇帝特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走私鸦片烟土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它们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次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

    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开眼看世界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充分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面对英美官员交涉鸦片烟土需要国际知识,便在广州开办译馆,罗致译员,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林则徐被贬后,把《四洲志》交给他的朋友魏源。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福建布政使徐继畬是又一位开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处理对外交涉事务,留心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这些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讲解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一)世界: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注释】体现了侵华目的

    2、19世纪前期,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二)中国

    1、政治:

    仍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顽固。

    2、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3、科技:

    非常落后。

    4、军事:

    作战能力低下,武器主要是冷兵器。

    5、社会矛盾:

    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两次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注释】发生在道光皇帝在位期间。

    1、导火索——虎门销烟

    【注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①原因: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人民负担。

    【注释】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顺差、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林则徐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注释】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禁烟的决心。

    2、经过: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注释】说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权益。

    ①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注释】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英、美、法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注释】又称“治外法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被告时,只能由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

    4、影响:

    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未能达到鸦片合法化的目的。

    ②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注释】发生在咸丰皇帝在位时期。

    1、原因: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过程:

    ①“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②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③1860年8月,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0月,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

    3、结果:

    ①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注释】九龙司地方一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长江中下游。

    ②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的《瑷珲条约》,抢占中国土地,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注释】割占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土地。

    4、影响:

    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释】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①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注释】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注意收集外国史地知识,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③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等,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影响:

    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注释】林、魏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专题

    专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1、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鸦片战争是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必然产物。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当时清王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一个日益衰落和腐朽的封建大国,必然成为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偶然性

    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专题二: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

    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社会性质:主权大量丧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由原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③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经济

    ①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思想:

    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注目世界,萌发了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的新思潮。

    4、对外关系:

    清政府由闭关锁国转为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由盲目自大转为对外妥协,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专题三:(核心素养)林则徐的贡献及影响

    1、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禁烟运动的影响

    ①唤醒了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②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③“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

    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师夷长技以制夷”

    ①“师夷长技”是“制夷”的重要手段,“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师夷”主要局限于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②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根本目的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问答

    (一)阅读教材P91“思考点”: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中国在当时国际格局中的处境。

    答案提示:

    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纷纷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并且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而它在亚洲下一个主要的侵略目标就是中国。

    (二)阅读教材P92“历史纵横”: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联系?你如何认识?

    答案提示:

    “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其真实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三)阅读教材P93“历史纵横”:结合材料,你如何看待与评价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答案提示: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反抗、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极大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

    拓展

    1、阅读“英国东印度公司设在印度的鸦片仓库”(见教材P90)

    信息解读: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是中国鸦片的主要来源地,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

    2、阅读“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见教材P92)

    信息解读:1841年5月,英军占领广州。为补充军需,劫掠了广州城北一带的乡村,引发了乡民极大的愤慨。图片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侵略掠夺的真实写照。

    3、阅读“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面上激战的画面”(见教材P92)

    信息解读:1839年(道光十九年)11月3日,面对英舰在穿鼻洋(在广州虎门口外)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英勇抗击,击伤英舰一艘。英军败退,落海数十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