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202208191528203148.png
    202208191529267777.png
    202208191530585076.png
    202208191533184084.png

     

    待传

    秦的统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

    秦“据役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30一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成阳。随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贏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贏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秦朝的暴政

    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他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朝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最终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成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秦的统一

    1、条件:

    ①必然性: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②可能性: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制战,国家日益强盛。

    2、过程:

    ①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②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③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万里长城。

    【注释】万里长城:连接并延长旧有的燕、赵、秦长城。

    3、巩固:

    (1)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确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①确立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

    【注释】嬴政自称“始皇帝”;独尊地位:“朕”“玺”“诏”

    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注释】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郡、县行政机构的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注释】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巩固统一

    ①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

    【注释】文字为小篆,货币为小圆形方乳半两钱。

    ②修建驰道、直道,颁行法律。

    ③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4、意义:

    ①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

    ②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③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秦朝的暴政

    1、表现:

    ①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

    【注释】焚书坑儒:思想专制的体现

    ②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

    2、结果: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秦末农民起义

    ①原因:秦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法律严酷,逾期处死。

    ②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不久战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2、秦的速亡

    ①公元前207年,刘邦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②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被刘邦打败。

     

    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利于国家统一与稳定;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经济、文化: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民族:促进了民族融合。

    src=http%3A%2F%2Fwww.wendangwang.com%2Fpic%2F253430c7557b8822d2330e6b%2F2-810-jpg_6-1080-0-0-1080.jpg&refer=http%3A%2F%2Fwww.wendangwan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861593&t=fe052e77b0d8efdbcfcb1a0daa8c03f1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①制度核心——皇帝制度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皇权至高无上。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之下设置诸卿。三公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处于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的状态,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③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秦朝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完全听命于皇帝,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③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统一。

    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决策和地方与中央关系,导致形成两对矛盾:中央和地方,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矛盾

    三公:

    src=http%3A%2F%2Fs2.sinaimg.cn%2Fmw690%2F00709KSSzy7qfMML5vz01%26690&refer=http%3A%2F%2Fs2.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0861424&t=93ea5ea4ac63ceb44285d8d5aac4df2d

    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是负责在皇帝授权下,管理整个帝国的行政的;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3、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奏章,还有监察帝国的官吏是否有违规之处。

    九卿:

    1、奉常:负责皇帝祭祖,以及宗庙管理,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负责宫廷的保卫,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负责皇城的警卫活动,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负责管理皇帝的马车啊等一系列出行用具,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相当于最高的审判官;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负责给皇帝修家谱,以及负责登记、统计皇族内部添丁以及销户情况的官,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负责农业建设和帝国的财政政策之类的官,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负责帝国的渔业、林业等项目的安排、统筹和税收等项目的官,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特点: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权重

    4.皇帝拥有最终决策权。

    评价: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①变化:秦朝时,丞相作为中枢权力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位高权重;唐朝时,宰相的权力已被分割。 ②相似:特点——中央官员相互牵制,彼此制约;皇权至上。作用——都加强了皇权。

     

    郡县制长官特点:

    202104130743469258.png

    1、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秦朝速亡的原因

    秦王朝急政暴虐、徭役、赋税重加于民,严刑苛法,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加速了秦朝灭亡。

    2、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秦朝速亡的启示

    ①得民心,统一六国;失民心,二世而亡。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只有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长治久安。

    ②认识秦短命而亡的启示,有利于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问答

    (一)阅读教材P14“学思之窗”: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

    答案提示:

    秦王嬴政懂得重用人才,后来这些军政精英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均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六国有才能的人也纷纷来到秦国谋求发展。

    (二)阅读教材P18“学思之窗”: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

    答案提示:

    农民军打着楚国的旗号,以张大楚国来号召人民起来反抗秦王朝的统治。这是一种宣传,一种争取人心的策略。

    拓展

    1、阅读“里耶秦简户籍簿”图及译文(见教材P15)

    信息解读:秦朝编制户籍的目的是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同时加强了封建统治。

    2、阅读“秦朝形势图”(见教材P16)

    信息解读: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完成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防范匈奴侵扰,在北方修筑长城。

    3、阅读“秦始皇帝陵”(见教材P17)

    信息解读:秦统一天下,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继续实行严刑峻法,实行残暴的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速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