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选择题】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材料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以下为几则历史笔记资料表
——选编白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上表,请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
。(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
【材料题】“八二法”修订内容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材料 “八二宪法”修订内容(节选)
时间
内容
1988年
(増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地协调发展。
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八二法”修订内容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材料题】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
材料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 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 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 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 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 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提琺 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概括上述史料观点,并做简要评述。(12分)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选择题】朱元璋重法原因
(2015·海南卷,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选择题】千叟宴国家教化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选择题】戏曲教化内容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A.成为封建思想的传播工具
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C.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D.出现追星现象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选择题】乡约与教化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 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 知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归档:/课程/高中统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