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
课程 >
-
教材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材)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稍后,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
-
教材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材)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
-
教材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材)
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这段历史,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
-
教材
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材)
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教材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材)
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
-
教材
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材)
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
教材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材)
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
-
教材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教材)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