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 
                                                127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128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131 单元综合
- 
                                                133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134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135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 
                                                136 单元综合
- 
                                                137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138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 
                                                139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140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141 单元综合
- 
                                                142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 
                                                143 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 
                                                144 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
- 
                                                145 单元综合
- 
                                                146 第16课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 
                                                148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 
                                                149 单元综合
- 
                                                156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 
                                                158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 
                                                159 单元综合
- 
                                                164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 
                                                165 单元综合
- 
                                                203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栏目
    			
           
           
    		  
            - 
            
          
                        
                
                     教材 教材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材)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 
            
          
                        
                
                     教材 教材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材)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维新思想很快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 
- 
            
          
                        
                
                     教材 教材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材)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 
- 
            
          
                        
                
                     教材 教材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材)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而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 
- 
            
          
                        
                
                     教材 教材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教材)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 
- 
            
          
                        
                
                     教材 教材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教材)1718年,年过六旬的清朝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b6)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 
            
          
                        
                
                     教材 教材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教材)1344年夏天,元朝统治下的淮河流域接连遭受旱灾和瘟疫。濠州钟离太平乡的一个佃农九口之家,半个月内相继病死四人。家中的小儿子、年仅17岁的朱重八为饥饿所迫,削发为僧,出外游方乞讨 
- 
            
          
                        
                
                     教材 教材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材)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是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 
 
                    





